搜索 解放军报

灵活歼敌的胜战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朱武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0-03-24 15:14:08
苏中战役期间,我军灵活用兵,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

苏中战役期间,我军灵活用兵,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

72年前的1946年7月13日,苏中战役打响,华中人民解放军以19个团约3.3万人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5个旅约12万人的进攻,发扬内线作战优势,七战七捷,歼敌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相当于敌军进犯总兵力的41%,创造了我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的经典战例。

战例是最好的战争教科书。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胜利背后,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与完善,蕴含着智高一筹的指挥博弈、运动歼敌的机动优势、集中用兵的不二法门,体现了战争规律性与指挥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书写了人民军队灵活机动、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出其不意创造战机。纵观苏中战役全程,我军虽然在兵力、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指挥调度上明显胜敌一筹,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哪部分敌人好消灭就消灭哪部分敌人,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很多战斗都完全出乎敌人意料,真正做到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首攻泰兴、宣家堡,一反我军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传统战法,把强敌整编83师作为首选目标,一举打乱敌人部署;四战李堡,抓住国民党军部队换防、混乱之际趁虚而入;五战丁(堰)林(梓),采用的竟然是“兵家大忌”的孤军深入、纵深作战;六战如(皋)黄(桥)路,则是临时接到情报后,当机立断发起遭遇战。盘点整个战局,尽管敌军装备精良、来势汹汹,却始终被我军牵着鼻子走、扭住关节打,可谓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输了个干干净净。可以说,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一个个有利战机,是我军指挥员用灵活机智的指挥水平争取来的。毛泽东在军委电报中高度评价这场战役的指挥水平:“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种机变无双的灵活性,贯穿于我军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屡战屡胜的光辉历程。今天,信息化战争条件带来了更优化的决策条件、更快捷的指挥手段、更自由的调度空间,同时也对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传承我军智胜强敌的传家宝,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思想发扬光大。

运动歼敌防不胜防。从红军时期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人民军队凭借一双铁脚板练就的运动歼敌战术,打得强敌闻风丧胆。这一战术,在苏中战役中更是进一步发扬光大。从7月13日宣、泰攻坚战开始,到8月27日绍伯保卫战结束,在历时45天的苏中战役中,我军连续进行了7次作战,平均每六七天打一仗;7场战斗样式各不相同,有进攻战、防御战、伏击战、攻坚战、遭遇战,还有远袭如南、奇袭李堡更是长距离远程歼敌的神来之笔。为了调动消灭敌人,华野部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长期处于频繁机动行军之中,连指挥战役的粟裕司令员也没有固定的指挥位置,哪里有战斗就奔向哪里,哪个部队打仗就带着参谋人员赶到哪个部队去。我华野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冒着高温酷暑昼夜行军,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有的部队忍饥挨饿,甚至几天几夜不睡觉,边行军边打盹,也要保证按时到达位置。在这种连续不断的机动作战面前,战术呆板的国民党军根本摸不着头脑,彻底陷入顾头不顾尾的被动挨打局面。据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罗觉元回忆,有时甚至是“看着部队挨打”,其第99旅担心遭到伏击,行军中几十分钟电台联络一次,突然再也联系不上,结果是全部被歼、旅长被俘。

调度得当集中兵力。苏中战役是一场敌我兵力为4比1的不对称作战,战场上却一再出现国民党军被我军优势兵力围歼全歼的场面,这和指挥员的调度运筹是分不开的。粟裕将军回忆说:“由于我们手里没有预备队,只能从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华野我军仅以3个团兵力在地方部队配合下防守,而集中16个团的兵力实施机动作战,后来又把增调的4个团全部派入机动作战集群,每战可以集中16~20个团的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一路敌人或者一部分敌人。而且,在运筹作战时,我军往往同时计划几个相互联系的战役,以便连续使用作战部队。例如,在如黄路战斗中,我军以16个团打敌5个团,鉴于总的优势不够大,先集中10个团打敌人在分界的2个团,再转用兵力集中15个团打敌人在加力地区的3个团,最后全歼该敌。

在苏中战役结束后不久,毛泽东专门为中央军委起草了题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对内线作战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其中特别提到了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这是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集中兵力的思想,后来写入了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这是人民军队用鲜血和战绩铸就的宝贵军事财富。

(作者系辽宁省军区营口军分区鲅鱼圈区人武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