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打“狼崽”,诱“老狼”:“围城打援”的宜川战役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戚苏源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1-16 15:59:28

我西北野战军攻入宜川城

宜川战役是我西北野战军经近一年艰苦防御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后,于1948年2月至3月发起的一次“围城打援”战役。此役,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援、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被歼灭的守敌数量,共歼敌2.9万余人,敌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兵败自杀。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对胡宗南部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一举扭转西北战场形势。

充分考虑战略形势,优选目标。战役发起前,彭德怀认为有两个目标可供西北野战军选择直接南下进攻:一是延安,二是宜川。如先攻取延安,政治影响大,但延安有敌守军整编第17师的两个旅和坚固设防,而我军粮食供应困难,一旦攻城失利,西北野战军将陷入被动。如先攻宜川,则具有较多有利条件。宜川东临黄河,西连洛川、富县,是陕东战略要地,被胡宗南视为关中屏障,以整编第76师24旅(欠1团)驻守。与延安相比,宜川敌防守兵力相对较弱,且地处黄龙山区,道路崎岖,有利于西北野战军设伏围歼敌援军。此外,宜川是阻碍黄龙山区与晋绥、太岳解放区之间联系的一枚“钉子”,攻克宜川、解放黄龙山区,可进一步打通与晋西北的联系,巩固后方,形成解放大西北的有利态势。因此,西北野战军最终决定将进攻目标定为宜川。

周密展开作战部署,分工明确。1948年1月底,西北野战军召开研究宜川战役的作战部署会议。彭德怀在会上说:宜川是胡宗南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胡宗南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派兵增援,这正有利于我在运动中各个歼敌。会议经认真分析,认为敌增援道路可能有3条:一是由洛川经瓦子街到宜川,此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距离近、增援快,但敌顾虑瓦子街以东一段咽喉狭道易遭伏击;二是由洛川、黄陵经黄龙至宜川,路程较第一条远两倍;三是由洛川、黄陵沿第一条路以北的进士庙梁至宜川,此路虽不易遭我伏击,但山高坡陡,重装备行动困难,路程也远。这3条道路,我军判断敌走第一条的可能性最大,且胡宗南刚愎自用,企图兼顾援军与守军,为速解宜川之围,必令刘戡从第一条道路驰援。据此,我军作出立足于敌走第一条道路、兼顾其他两路的战役部署。会议最后确定:先以第3、6纵队各一部围攻宜川,调动黄陵、洛川等处敌军来援,而后集中第1、2(欠骑兵第6师)纵队和第3、6纵队各一部合力打援,最后夺取宜川。

主动掌控战场节奏,诱敌深入。此役,西北野战军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围城而不克城,诱敌援军出动,先打援、后攻城。当时的第3纵队司令员许光达形象地把此次战役比作是捉老狼:“有经验的猎人,预先挖好陷阱,先掏出狼崽子,打得它嗷嗷叫;老狼一急,不顾一切去救崽子,结果便掉进陷阱。如果猎人一棒子将狼崽子给打死,老狼也就不来了。”

西北野战军此次攻打宜川的关键,在于将洛川的刘戡部队引出来,还不能让宜川守军跑掉。战役开始时要猛攻,逼宜川守军告急求援,待胡宗南援兵出动,援兵急来就慢打,慢来就急打。2月22日,按战役部署,第3、6纵队各一部向宜川方向前进,肃清宜川周围敌反动武装,扫除外围据点。24日,我军包围宜川并发起攻击,27日,突破外围防御阵地,占领老虎山、万灵山等多个要点,将守敌压缩于城内,逼敌求援。西北野战军一部同时进入瓦子街以北地区待机打援。胡宗南为救援宜川守军,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沿洛宜公路轻装驰援。28日晚,我军在打退敌守军多次反扑后,突破城西、城北城垣,守军退守内七郎山,但刘戡援兵行动迟缓,仍未进入伏击圈。根据彭德怀指示,许光达令攻入城内的部队主动撤出城外,以防刘戡以城破为借口率部撤回,同时集中9个旅兵力迅速占领瓦子街至铁龙湾两侧高地设伏,并以一部兵力采取机动防御诱敌深入。

发扬顽强战斗精神,大获全胜。2月29日,敌援军被诱至宜川西南10余公里处的铁龙湾,进入伏击圈。当时,由于连日降雪,部队行动困难,第2纵队因路程较远未及时到达预定位置,第1纵队主动抢占瓦子街南山,彻底堵住敌道路,避免贻误战机。3月1日,西北野战军对敌援军发起总攻,当日17时全歼援军。2日黄昏,我军发起对宜川的总攻,次日全歼宜川守军,大获全胜。

此次战役中,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如在伏击敌援军的战斗中,刘四虎率突击班攻取东南高地,在战友相继伤亡,子弹、手榴弹打光、用光的情况下,端起刺刀只身冲入敌群,接连刺倒7个敌人,全身负伤11处,仍顽强坚持拼杀。

宜川战役的胜利,不仅来源于正确的目标选择,坚决、灵活的指挥,有利的地形和后方广大人民的协助,还得益于1947年冬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积极作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体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劳动大众而战的觉悟,也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和战斗精神,保证战役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