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砺剑尖兵 | 当博士遭遇导弹,会划出怎样的弹道?

来源:中国火箭军微信公众号 作者:田亮、朱树韩 责任编辑:王韵
2020-06-30 09:28:10

黄金锋,火箭军某旅技术室副主任兼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多次参加试验发射等大型任务,先后被基地评为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标兵、“双十佳”强军标兵,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

记者到某旅采访时惊讶地发现,让该旅领导频频挂在嘴边的“爱将”不是作训参谋,也不是发射营长,而是技术室副主任黄金峰。

黄金峰为啥深得该旅领导的器重?翻看他7年基层军旅生涯“成绩单”,成果让人咂舌: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研发作战辅助决策软件,独立排除和解决技术问题40余个,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名技术干部竟能在基层干出这样一番天地,他的身上一定藏着不少故事吧。

2012年,黄金峰顶着博士的光环分到该旅。他被分配到技术室,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叫他“黄博士”。

“博士下部队,名头够响。但博士行不行,大家心里还是打问号的。”黄金峰告诉记者,之前该旅也分下来过博士,却始终干劲不足,到营里当起“电话参谋”。

“我是主动要求分配到作战部队的。”他说:“导弹部队用的是高技术、打的是高技术,咋会没有高学历的用武之地?”黄金峰铆足了劲,偏要在基层干出点儿名堂。

黄金峰的“头三脚”踢得挺响。他发挥知识储备优势,为某装备仿真训练平台设计了硬件电路,并参与某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方案的起草拟制工作,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然而,正当他为自己的“小成就”志得意满时,却在自己最拿手的领域遭遇“滑铁卢”。他撰写的一篇开题报告参与上级评审时,遭到专家组不留情面的批评:“虽然格式正确,但始终‘围而不入’,反映出你对装备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这件事对黄金峰打击不小。他说:“那段时间一连几天失眠,甚至有人叫我‘黄博士’都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学术与技术隔着一道实践的坎儿,只有更深入地接触装备、熟悉装备,才能让自己的高学历接地气、有底气。思考得透彻了,他果断决定:到连队去!到训练场去!

黄金峰主动申请到该旅某营担任测控工程师,一头扎进山沟沟。熟悉他的战士对记者说:“这个博士是个工作不要命的主儿!”他白天在训练场跟训,晚上捧着专业资料钻研,遇到装备出现故障,硬“拽”着专业骨干挑灯夜战研究解决办法。

一次弹体转载时,桁吊突然出现吊钩只降不升问题,技术人员数次检修未果,打算找厂家求援。“再试试!”黄金峰坚持说。他最终在缺少桁吊资料的情况下,判明故障原因,排除了故障,既保证了转载按时完成,又为部队里节省了上万元维修费用。

在基层的“镀金”经历,让黄金峰全方位摸透了导弹的“脾气秉性”。2015年,黄金峰回到技术室担任负责人。此时,该旅当年换型接装即面临实弹发射任务,在一没经验、二缺人才的情况下,部队党委决定让黄金峰牵头负责装备技术把关和故障清零。

责任在肩,“导弹博士”压力大。实弹发射任务准备阶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金峰带着一名特装助理员卷起铺盖住进技术库房。白天往返奔波在训练场,到各个专业小组了解装备性能、测试情况,晚上则加班梳理故障问题、训练难点,经常彻夜鏖战。

超负荷连轴转,让黄金峰的身体开始“报警”。有一次他接连5天高烧不退、小便伴血,走路直打晃。单位领导命令他放下手头工作,并派车把他送到医院。“那时候就想着还有很多事没干完,顾不得了。”病床上的黄金峰坐卧难安,仅休息一天,就不顾医生劝阻回到训练场。

一次检测,导弹测试平台突发异常。导弹发射在即,面对十万火急的情况,黄金峰在测试一线连续奋战3个昼夜,最终成功排除故障,为准时发射赢得宝贵时间。

导弹发射那天,朝阳给大国长剑披上了一层金色披风。“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携雷裹电、直刺苍穹。数分钟后,捷报传来,导弹一举打出历史最佳精度。黄金峰说,那时候,自己内心只有无与伦比的幸福充实,导弹尾焰在蓝天划出的弧线,是他见过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