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8.1级地震三月:西藏“复制”一个樟木镇

来源:中新网作者:马学玲责任编辑:军网值班
2015-07-27 18:04

“刚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包,身上什么都没有。不过这里吃的、喝的、穿的什么都有,什么都给,坐车也免费。”

次仁卓玛口中的“这里”,指的是她现在的家——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安置点。三个月前,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将她的家乡樟木镇变为“孤岛”。

发生强震三个月之际,7月25日,中新网记者跟随“追梦·西藏的足迹”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实地探访了上述安置点。

不光是次仁卓玛,樟木镇500余户2000余居民都在这里安了家。虽然新旧两家相隔数百公里,但在这里,还是原来的村民,还是原来的教师,还是原来的医院,还是原来的民警,商户们也有了新的“樟木口岸”……

而今,在西藏“复制”的樟木镇里,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

撤出“孤岛”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这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陆地上的第5次八级大地震。

此次地震中,位于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10人死亡,多人受伤,90%的房屋严重受损,通讯、电力曾完全中断,一度成为“孤岛”。

当时,受尼泊尔强震和多次余震的强烈冲击,樟木镇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加大。为此,西藏自治区决定全镇群众向外转移。

4月29日,樟木实施全员转移,6000多名受灾群众和游客撤出“孤岛”。目前,樟木镇500余户2000余居民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有了新家。其中,僧尼45人。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政协主席索朗25日向记者介绍,这一安置点占地1000余亩,现有帐篷1243顶,划分为A、B、C三个居住区和行政服务区。

除了转移、安置人员,日喀则还于5月21日至29日对樟木镇民众的贵重财产进行了转运,并于5月31日至6月24日对樟木镇商户的货物进行了转运。

“共出动1000余车次7000余人次,确保了500余户群众财产和800余户商户货物财产的安全转运,转运过程中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无安全事故。”索朗说。

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洪波25日与参加“追梦·西藏的足迹”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的记者座谈时强调,这次举镇转移,避免了7.0、7.1、7.5级等强烈余震造成新的损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创造了近年来震级最高(8.1级)、死亡人数最少(27人)的历史记录。

“复制”一个樟木镇

如今,撤出“孤岛”已近三个月,住在“帐篷家园”的樟木人,也已渐渐适应了他们的新家。

樟木镇邦村村民次仁卓玛还在帐篷外养了几盆花,牵着外孙女走进帐篷,指着电视机对记者说,“这都是政府发的,还有床、被褥,大多数东西都是。”

次仁卓玛告诉记者,外孙女在日喀则市上小学,“离家比较远,所以住校了,周末就回来。”

与次仁卓玛的外孙女相比,邦村村民普姆巴确的两个女儿年龄较小,她们上的是安置点的免费幼儿园。

当被问及孩子是否适应时,25岁的普姆巴确向记者强调,“老师是以前樟木的。”

据索朗介绍,孩子上学问题已全部解决,其中,小点的孩子上安置点的免费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则都去日喀则市区的学校。

“安置点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免费供应的,包括吃饭、坐车,我们有集体食堂和免费班车。”索朗强调。

除了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樟木口岸人民医院也被“复制”了过来,以保证民众有伤有病能及时获得治疗。

院长普琼介绍,医院下设医药房、综合门诊、急诊、治疗室、输液室、疾控科、藏医科等7个科室,药品全部免费,如果遇到重症病患,会第一时间送到市区医院。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一起“复制”来安置点的,还有樟木镇的民警。安置点1号便民警务站站长郑金锁介绍,搬来后,樟木镇的5个便民警务站合并成4个,每个警务站大概有20人。

“如果以后群众搬到别的地方,那我们应该也会跟着搬过去。”郑金锁说。

索朗总结称,安置点设置了37个公共服务点,涉及行政、教育、医疗、金融、通讯、电力、法律、交警等,实现了居住、饮食、教育、医疗、就业服务、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娱乐、环境卫生、公交出行 “十保障”。

“同时,还制定了防火、防疫、防汛、防破坏、防暴恐、防投毒、防自焚工作预案,组织公安、消防、民兵、综治组织等加强实战演练,切实让每位参战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程序,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索朗说。

另据央广网报道,安置点2000多名受灾群众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从帐篷安置点搬入公租房过冬。索朗2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上述消息。

把樟木口岸“搬”上日喀则

受尼泊尔强震影响,樟木口岸贸易暂时中断,这让商户发愁不已。不过商户惆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震后两个月,6月25日,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樟木商城正式开业。

将樟木口岸“搬”上日喀则,这让商户们看到了希望。

61岁的樟木镇立新村村民央金就是受益者之一,她主营的是从尼泊尔进口的工艺品。当被问及来日喀则后生意变好还是变差时,她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在樟木,每年销售额20-25万元左右,纯收入15万元左右;现在,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7万元。”

“应该是现在更划算,因为这里不仅没有租金,水电也都是免费的。”日喀则市商务局副局长尼珍说。

售出一件价值数千元的工艺品,手里捏着厚厚一叠百元大钞的央金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烦恼,“现在卖的都是存货,卖完就没了。”

她说,以前在樟木口岸时,拿着身份证就可以直接去尼泊尔进货,但现在不行了,必须要护照,“正在申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办下来。”

同样面临进货难的还有主营藏毯的次仁确巴,不过她因为是厂家发货,所以可以采取迂回战术,让尼泊尔厂家将藏毯空运到广州,然后通过火车转运到拉萨。

“不过这样成本就增加了许多,每套藏毯成本增加了400-500元,所以不得不提高一点销售价。”次仁确巴说。尽管如此,她的藏毯依然很畅销。

与上述两位商户相比,38岁的德曲则没有那么幸运。她主营的是来自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的进口布料,“离开樟木后,生意变差了好多。”

“在樟木,每月纯收入一两万元,但在这里,每月一两千元都不到。”为此,她不得不降价甩卖了一些货物。

谈及生意为什么变差时,德曲认为,“地震后,尼泊尔员工回国,现在没人加工衣服,所以只能卖布料,但这边,店铺一般不愿意拿别人的布料加工衣服。”

德曲家里共有七口人,自己的布料生意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我想办个厂子,但尼泊尔员工要是过不来的话,也没办法。”德曲反复强调,“他们要是能来的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光是我自己,还可以帮助村里一些待业男孩。”

“希望我们尼泊尔员工尽快申请到护照吧”,德曲说。

“前几个月没有收入,一直在帐篷里呆着,也没事干,现在有事干,可以赚钱、有收入了,很高兴的。”樟木镇雪布岗村村民边巴拉姆的这句话,代表了大部分商户的心声。

尼珍介绍,樟木商城目前共有92个商铺,开业一个月以来,销售额达到207万元,日销售额近7万元,“这比在樟木的销售额还要高一点”。

“92个商铺还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开辟更多的铺位。”尼珍说。

(中新网日喀则7月2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