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写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从战略布局看中国信心

来源:新华社作者:陈二厚、王宇、赵晓辉、李延霞责任编辑:牛晨斐2015-03-02 08:54

从战略布局看中国信心

——写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又镌刻下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印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中国未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此时此刻,世界也迎来观察中国走向的“两会时间”--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即将召开。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视中国发展、解析中国信心,人们读出更多的底气、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前景。

这是“中国信心”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手笔治国理政,在攻坚克难中引领中国发展迈入新境界

如果单看GDP,河北中部矿产大县临城是一条断崖式下跌曲线--2014年,受强力淘汰“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等影响,全县GDP增长由2012年的15%急跌至4%。

与此同时,事关民生之基的就业却划出了一条温暖人心的“U”形曲线--与2012年相比,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13年降至最低位后,2014年强劲反弹,增长超过一倍。

“我们八成的GDP、九成的财政收入靠资源型产业,大规模关停这类企业,很痛,但必须承受。同时咬紧牙关上有发展后劲的产业,为就业扩展空间。”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

小小临城,两条曲线,折射的是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

当下的中国,要单纯的经济增长数字并不难,难的是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是必须打胜、打好的转型仗。

循着这个角度审视新常态“元年”的发展成绩单,就会从“有降有升”、“有慢有快”中读出更多的内涵。

2014年中国经济以增长7.4%收官,为近年来低点。

而伴随这一年的,是全球经济复苏整体弱势,油价持续处于低位,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中艰难转型。

因此,在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眼中,“这是一个克服困难的7.4%,一个克服压力的7.4%,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低的水平。”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看来,增速的下降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没有采取过度刺激的政策,而是适当定向调控,重当前,更重长远,防止带来后续隐患和问题。”

GDP换档降速,一些指标的“升”却更耐人寻味--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创本世纪以来新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跑赢GDP。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正在走强。

“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在提速: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化工业遭遇不少困难,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却呈现“井喷”。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以刷新全球IPO规模的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经济强势成长,成为倒逼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外投资额2014年首次超过吸引外资额,成为对外净投资国。从商品出口大国变身“高级阶段”的资本输出大国,彰显的是外向型发展能力的跃升。

“增长动力更多元,经济结构更优化,民生改善更给力。这些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经济面临内外部巨大压力情况下开始显现,实在不易。”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感慨,“这才是实质性利好,是真正的底气。”

“虽慢,但更好。”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认为,一国经济体增长放慢不一定意味着危机,也可能是成功的现代化的结果。中国经济正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

经济换挡减速,改革却快马加鞭。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重大改革举措密集推出--

累计取消下放近80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权力“瘦身”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国创业浪潮喷涌而起;

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

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民营银行试点正式破冰,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助力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提速……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

提速的,还有依法治国的脚步:修订预算法、环境保护法、药品管理法等;修改安全生产法、保险法、证券法、政府采购法、气象法等……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加彰显。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党政、高校、国企巡视全覆盖,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推进反腐,书写下“从严治党”的厚重篇章,清风正气扑面而来,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坚持发展、改革、法治、反腐统筹布局,这是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在充分考虑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验教训基础上,推出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举措。正从不同角度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注入动力、夯实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