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寒冷的边关 温暖的乡亲

——踏访海拔4800多米的西藏岗巴县记录的拥军故事


■本报记者 汪 娜 郝江震

西藏岗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这里海拔4800多米,冬季气温零下20摄氏度左右,空气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达200多天。

这里是寒冷的边关,这里是曾获得“爱国奉献模范营”荣誉称号的西藏军区某部岗巴营驻地;这里有许多温暖的乡亲,还有许多朴实的拥军故事。

2月4号,记者搭乘一辆军用卡车从拉萨来到岗巴县。从进入岗巴县界至县城,途经多个藏族村落,每过一个村庄,总能看见淳朴的小朋友在路边玩耍,见军车从远处驶来就立即站得笔直,并送上不太标准的“军礼”。

见状,驾驶员刘光亮鸣笛致谢,记者和带车干部蔡毅向小朋友回以军礼。看着小朋友红红脸蛋上认真的劲儿,记者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蔡毅说:“在岗巴,只要提起驻军部队,藏族乡亲一定会跷起大拇指跟你说,‘金珠玛米阿布都(解放军好)’。”

岗巴,藏语之意是“雪山下的村庄”。该县自然环境恶劣,冬天风雪急,夏日风沙大,常年降水少,农作物产量低。10多年前,驻军部队将良种青稞引到岗巴种植,大幅提高了青稞产量。岗巴县人武部政委孔德军告诉记者,这些年,除了戍边的岗巴营之外,还有多支部队来岗巴驻训,有时会征用耕地和草场,但是岗巴乡亲从没提出任何要求。到了收获季节,官兵们就来帮助村民收割青稞。

看着从内地上高原的官兵忍着高原反应收割青稞,乡亲们心疼不已,许多藏族阿妈为官兵端来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连声说:“孩子,谢谢你!”

据岗巴县委书记贺黎明介绍,2017年秋天,官兵们连续多天帮助乡亲收割青稞。入冬时,几乎每天都有几位藏族阿爸阿妈赶着岗巴羊来到营区,要送给亲人解放军。

龙中村藏族阿爸曲培说:“岗巴羊代表了我们藏族乡亲感激的心,可解放军娃子就是不收。”

离开龙中村,记者搭乘的军车轮胎有点亏气,驾驶员李章胜就说去岗巴县城找索朗大哥帮忙。

索朗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记者来到店前,只见店门口有一块红色的牌子十分显眼,上面写着“军车修理免费”6个大字。

索朗告诉记者,解放军官兵大多来自内地,他们放弃舒适生活到这“氧气吃不饱”的地方站岗放哨,不就是为了边疆安宁吗!他说:“我没啥本事,只会一点修车的手艺,能给部队修车,我感觉骄傲。”

像索朗这样的拥军人,在岗巴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是实实在在地拥军。

在驻军某部四连采访时,记者听官兵们说得最多的是“几天不见就想兵儿子的拉吉阿妈”。多年来,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官兵外出执行任务,拉吉阿妈都要提着酥油茶来四连慰问;平时,她每周到连队来看望一次“兵儿子”。她常对官兵们说:“在高原要多喝酥油茶才能身体好,你们身体好,边疆才安全。”这句话,拉吉阿妈对一茬茬的官兵说了无数遍,同时这一碗碗酥油茶温暖了一茬茬戍边官兵的心。

2012年,拉吉阿妈去世了。去世前,她嘱咐也已为人母的女儿确吉继续拥军。从此,确吉每周到四连看望一次官兵,脚步从未中断。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多这样的拥军故事。

离京入藏采访前,记者只知岗巴有一批“宁让生命透支,不让领土丢失”的戍边官兵,却不知陪伴官兵的还有许多热心拥军的乡亲。结束岗巴之行,记者头脑中印象最深的是许多戍边官兵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岗巴很冷,但是,乡亲很暖!”

后记:在岗巴采访,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听说我们是《中国国防报》记者,就给予热情接待,为我们的采访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藏族青年阿旺罗布义务给记者当翻译;买车不久的青年尼玛桑珠开着自己的新车,接送记者到雪村、龙中村、昌龙村采访;昌龙乡民兵排长噶罗布不顾身体有病,帮助记者寻找采访对象和有关资料……

如果没有岗巴乡亲的大力帮助,记者难以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完成岗巴之行的多项采访任务。在此,记者向热心的岗巴乡亲表示衷心感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