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甘肃省嘉峪关市空军子女食宿站建成六年来运转正常,二期扩建工程获批

温馨驿“家”暖雄关


■本报记者 杜怡琼 郭干干 通讯员 许瑞源

嘉峪关,边塞雄关,多少戍边军人在此默默奉献。

临近立春,甘肃省嘉峪关市连续飘了几天的雪。虽然天寒地冻,但听说记者要采访空军子女食宿站,嘉峪关军分区、市双拥办领导一下子都来了兴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该市为边防军人用心做的一件大实事。

等到路面积雪融化后,记者便跟随工作人员开始前往空军子女食宿站。临到市区东南方向的一个小区,车子放缓了速度。指着不远处一栋淡黄色的建筑,军分区参谋梁孝静告诉记者:“那座6层高的楼房就是食宿站,占地近3000平方米,共45间宿舍,可同时容纳近200人居住。”下车进楼,一股浓浓暖意扑面而来,与寒冷的室外判若两重天。在一楼,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食堂、颇具规模的会议室、包罗万象的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空军子女食宿站是为方便空军某基地官兵子女入学而实施的暖心工程。”梁孝静说,嘉峪关空军某基地离市区有80余公里,周边驻军子女上学远、家长接送孩子难、孩子教育质量低。2012年,在嘉峪关军分区协调下,市政府投资628万元,在市区新建了空军子女食宿站,让孩子们在上学期间有了吃饭、休息、娱乐的场地。

食宿站负责人闫文清看到记者一行人来到,马上迎了上来。闫文清既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军人。2014年,她从基地抽调到嘉峪关食宿站,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4年。闫文清向记者介绍,食宿站现住学生44人,陪读家长34人,其余的10个孩子家长都是双军人,她负责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

由于春节临近,食宿站的大部分学生放假回家,现在只剩高三学生及家长还在这里。在闫文清的带领下,记者轻轻敲动一间宿舍的房门,学生郭原源的妈妈刘宝燕热情地将大家迎进家门。在这套近5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书房、卧室、厨房等配套设施。刘宝燕赶忙招呼大家坐下,她告诉记者:“孩子上学和生活有组织照顾,真是温馨。”

“食宿站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空军家属申请入住食宿站,但目前趋近饱和。”市双拥办主任龚占英说,他们已收到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文件,要求扩建空军嘉峪关军人子女食宿站事宜,二期工程春节过后就要动工开建,预计两年内建成。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在酒钢三中附近批了一块50余亩的土地,用于建设食宿站二期工程。

接过龚占英的话茬,市双拥综合科负责人桑玲说:“在寸土寸金的酒钢三中附近,土地有极大的升值潜力。但考虑到有地段优势,市里没有将这块地作商业开发,而是毫不犹豫地划拨给了空军子女食宿站二期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认为‘绝不能让军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给军人提供便利,花多少钱都不为过。”

“凡是属于这个空军基地的所有军人子女都可以来食宿站住宿,也可以申请入读当地最好的中小学校。”闫文清告诉记者,食宿站是很多军人子女的成长驿站。前年,该基地干部胡桂阳的女儿胡颖从湖北老家转学至酒钢三中,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了食宿站孩子们的学习榜样。

该基地所属某部副政委王永刚的孩子也是食宿站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可以安心工作了。”王永刚告诉记者,驾驭战鹰翱翔蓝天他手到擒来,可孩子的教育问题却令他头疼不已。因为工作繁忙,王永刚无暇顾及孩子。如今情况大为改观,自从孩子及家属入住食宿站后,每天有食宿站的严格管理,也有小伙伴们相互陪伴,王永刚还能抽空到此看望妻子和孩子。

离开食宿站前,闫文清带领大家去看了食宿站的展板,上面记录着食宿站运行6年来的成果:“服务保障基地军人子女入住、就学120多人次,应届参加高考有30多人考上一本院校……”闫文清说,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希望所有从食宿站走出去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学有所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