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读浙江省宁波市拥军创新动力源——崇军尚武融入城市血脉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卢荣俊 张沈欣 丁庆春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2-08-18 08:33:39

崇军尚武融入城市血脉

——解读浙江省宁波市拥军创新动力源

■卢荣俊 张沈欣 丁庆春

在浙江省宁波市,军嫂“互联网+”灵活劳务从2019年5月试点至今,已为随军家属量身定制语音标识员、图像标记员、招聘专员、直播带货(岗)等20多个门类的工作岗位,并建成启用12个技能培训与实践中心,辐射周边多个驻军部队,带动1200余名随军家属参与灵活劳务。许多人现场观摩后,竖起大拇指称赞:当代军嫂光彩照人。吴志庆 任宁 文/图

尽心竭力 能远能近

走出“家门口”的创新实践

7月27日上午,“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开幕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宁波市,俞富良看到相关报道时,心中感到亲切。多年来,作为双拥文创设计师,他和同事们应邀为军事博物馆免费设计生产包括航母模型在内的10多个品类武器模型。

走出“家门口”的拥军创新实践,体现了宁波人爱国拥军的大格局:只要部队有需要,只要我们能做到。

2020年9月8日,南部战区海军3名官兵——赤瓜礁守备部队教导员邹良一、战士吴雁林和上级部队副政委向琨来到宁波市大榭岛,看望军民情谊延续了30多年的大榭岛“亲人”。他们从赤瓜礁出发,乘坐部队交通艇,在海上航行3天4夜,又换乘飞机,辗转奔波数千公里。

位于东海之滨的大榭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故有“大榭”之称。从三沙到宁波,鱼水情深。那一天,大榭中学党支部书记胡美珍与3名守岛官兵相见,双方禁不住热泪盈眶。

潮起潮落,赤瓜礁和大榭岛早已不复多年前的旧貌。跨越山海,守备部队官兵和大榭中学师生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34年前,26岁的青年教师胡四海带领大榭中学“海鸥班”学生给赤瓜礁海军官兵寄出第一封信。从那时起,书来信往,传递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不变情愫。

“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英雄。”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介绍,赤瓜礁和守礁官兵改变了很多师生的人生。“这是一座城的温暖守望。”宁波市市长汤飞帆表示,读着赤瓜礁来信,广大军民在感动中获取力量。

感动变为行动。为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宁波市拿出辖区内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岛滩作为训练场地。为解决部队官兵出行难题,宁波市相继开设81路、981路崇军公交专线和30路国防公交民兵专线。

思路作为 可大可小

一座“拥军亭”的特殊内涵

白色的几何结构墙体,阳光下折射出湛蓝色光泽的玻璃顶篷——今年初,一座造型别致的“拥军亭”在宁波市江北区慈湖边亮相。

“拥军亭”所在位置,恰好处在慈城镇双拥主题区域,与附近驻军营区、部队家属院、烈士陵园及慈湖中学相隔不远,是崇军公交专线的一站。以前的公交站已经老旧,与周边景观很不协调。去年底,慈城镇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提出建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观赏教育和休憩为一体的公交站点,既能为周边军民提供出行便利,又能厚植爱国拥军情怀。经过几个月紧张施工,“拥军亭”一亮相即赢得军民好评。

小亭子,大理念。小站点,大作为。宁波市的拥军创新,在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

在解决军人子女就学问题方面,社会各界同向发力,多地出台具有辖区特色的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工作实施细则。一些志愿者还为军人子女开设寒暑假免费艺术培训班。

“转业到宁波,不用为后路发愁。”原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转业军官徐志鹏,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向他发出工作邀请,双方达成初步意向。然而,根据军转安置政策,他不具备进宁波市安置的条件。宁波市军转安置部门主动请示军地主管机构,努力协调加快批复进度,同时采取“先上班后接档再报到”的方式,最终圆满促成这一难题的解决。

一个人的事,对全社会来说不大;一群人的事,对全社会来说不小。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范焕平说,双拥在基层,务必善于从小事做起;落实在末端,一定要坚持追踪问效。

“退役军人作为宝贵财富,不能急需的就千方百计引进,一时不需要的就推三阻四。”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沙忠明介绍,4年来,宁波市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累计安置转业军官1744人,并为499名转业士官安排了工作。

线上线下 虚实相生

海岛军嫂融入“大都市”

她叫汪梦媛,8月份正带儿子在湖北省荆门老家休假。家人感到惊讶,休假中的她依然天天有收入。

她叫束春恒,一位40多岁的女性,当起网络主播从容自信,说话条理清楚,节奏舒缓有致,很多人称赞她很“专业”。

两人都是军嫂,都是“互联网+”灵活劳务的受益者。

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拥军活动中,宁波市政协常委乐静波走进军营,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军人家庭的不易。作为一名创业者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乐静波深受触动,当即决定:竭尽全力,帮助可敬可爱的军嫂回归职场。

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驻军部队大力支持下,她和同事们很快推出“互联网+”灵活劳务新模式,目前已覆盖东部战区海军部队,建成12个集工作、培训、亲子于一体的“军嫂技能培训和实践中心”,培训服务军嫂5800余人次。数据标注、直播带货(岗)、视频剪辑、公众号运维等8大领域数十种新兴职业,成了军嫂们的热门选项。

线上线下,虚实相生。一些随军后常年在海岛生活的军嫂,通过“互联网+”灵活劳务享受技术和拥军红利,成为“大都市”的“远程”建设者。

放眼整个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给拥军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2021年8月1日,“崇军在线”在宁波市启动服务,如今日使用频率逾30万人次,点击量达1亿余次。

主客观条件受限,不能参与线上劳务怎么办?

“线下照样有的选。”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党委书记戴军营介绍,他们积极主动拓宽渠道,在部队营区旁开设的霜咏“服务部”,就是企业外包的“加工部”。而且出乎军嫂们预料的是,线上灵活劳务按收入的10%享受补贴,线下灵活劳作则按收入的20%享受补贴。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也是如此,呈现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截至目前,已有4600余名退役军人喜获“可成长”式就业。

脚踏实地 上下联动

“浙里办”助力军娃优待

“没想到,孩子户籍还在老家,就能在宁波市就读公办幼儿园。”去年暑期,驻军某部一位军官谈及自己的经历,向身边战友发出赞叹。

原来,他的孩子已到入园年龄,但户籍还在湖南老家,夫妻俩原本以为无法就读公办幼儿园。没想到,鄞州区双拥办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教育部门,经过协调沟通,将孩子统筹安排进入区内一所省级公办幼儿园。

不只是鄞州区,在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代管县级市,现役军人子女均能享受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且入园入学手续办理十分简便:只要登录“浙里办”微应用,进入各区县相关业务板块,即可填报申请,工作人员便会及时受理解决。

不仅如此,每年暑期,宁波市各区县还会及时开展现役军人子女综合素质培训,线上报名,线下免费培训。仅在鄞州区,这类暑期培训班已连续开办8年,惠及驻军部队官兵子女400余人次。

加强惠军服务体系建设,是宁波市爱国拥军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每年1月和8月,被确定为“市双拥宣传月”。驻军部队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军营(舰艇)开放日,接待干部群众、在校学生等参观学习。

脚踏实地,上下联动。宁波市以全国“示范型”和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为抓手,按照“二合一”思路,着力推进全市基层拥军服务中心(站)示范创建,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453个,281个达到浙江省“枫桥式”创建标准。宁波军分区副司令员王宏伟介绍,“十小”工作法、“轮值站长”等制度,有效破解了基层拥军服务人员少、事情多、任务重等难题。

如今,“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的崇军氛围,在宁波市蔚然成风。前不久,过境宁波市的驻训、海训部队受到热情欢迎和周到接待,官兵们纷纷点赞:“宁波市爱国拥军,名不虚传!”

双拥创新的底气和精气神

■浙江省宁波市双拥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京兴

八一建军节前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一批双拥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双拥公园走廊两侧竖起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10位英模人物塑像。

前不久,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9种预制菜走进军营,走上官兵的餐桌。

放眼全国,类似的新时代双拥创新实践,日益呈现出特有魅力。各地双拥创新更有底气,也更有精气神。

底气,源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以军事模型设计为例,它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支撑。高质量的双拥文创产品,为什么在宁波市诞生?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去年以来,宁波市“工业经济产销两旺,新兴动能加速培育”, 2021年全市GDP达14594.9亿元,今年上半年GDP达7260.3亿元。无疑,这为双拥工作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精气神,来自对红色文化的坚定自信和对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2021年9月29日,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仅与地域有关的精神,就包括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特区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等。这也启示我们,各地在进行双拥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务必与弘扬红色传统和伟大精神结合起来,赋予新时代双拥实践以更加丰厚的精神内涵。

有底气、更有精气神,新时代双拥创新实践迸发出绚丽光彩。实践证明,只要善于因地制宜,学会扬长补短,借势用势,乘势而上,各地双拥创新实践就一定能够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再上台阶,再谱新篇。

大榭岛的见证

■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岛八一八爱国拥军联合会主席 黄金国

大榭,宁波海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难忘那一天,1949年8月18日,人民解放军“渡海第一仗”揭开了大榭人的爱国拥军序幕。

从那时起,70多年来,大榭人爱国拥军不断线,大榭岛八一八爱国拥军联合会的名字,就寓意和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今年58岁,从1999年担任大榭开发区社管局副局长并负责双拥工作起,就与驻军部队结缘。

在我和同事们努力下,海岸社区2008年成立爱心编织站,承接外包装、针织等加工业务,每年可固定安排20余名需要照顾孩子的军嫂灵活就业。与此同时,成人学校也蹚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新路子。

2012年8月7日,超强台风“海葵”正面袭击宁波。大榭岛沿海海面掀起11级大风,巨浪翻滚,两艘抛锚避风的渔船走锚失控。我当即与海军部队联系,协调公安、海事、边防等部门火速派人进入军港码头处理险情。当时,狂风暴雨肆虐,险象环生,军民协同作战,确保了军港锚地和渔船安然无恙。

近年来,我们坚持拓展拥军内涵,丰富拥军内容。在海信社区建立宁波第一个军嫂协会党支部,使军嫂党员有了“家”。多方探索“互联网+”灵活劳务新模式,破解军嫂安置难题,不仅被复制推广到江北、象山、慈城、余姚等地,还在东部战区海军部队推广。

2020年10月20日,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那一天,我倍感光荣。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赶赴南海某军港慰问大榭中学的双拥共建单位、赤瓜礁守备部队官兵,赠送图书1000册。

大榭岛见证,爱国拥军是大榭人永远不变的追求。

拥军人的选择

■浙江省宁波市双拥文创设计师 俞富良

8月4日,来自苏州的大学生袁廷福,参观了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灵峰山路的军事模型展示馆后,向同行的父母和姐姐表示:“我要参军!”

那一刻,我倍感欣慰。我和同事们致力于军事模型研发和生产,目的之一不就是推广军事文化、引导青少年崇军尚武吗?

早年,我在深圳打工,但一直对仿真模型、军事模型情有独钟,军事模型背后的故事常常让我感动。2003年2月,我返回家乡宁波市创业,带领志同道合者一起投身仿真模型、军事模型的研发和塑料模具的设计生产。

这些年来,我们设计生产的产品赢得业界的肯定和模型爱好者的好评。

对此,我们感到十分骄傲,但我和同事们更看重的是大力普及和推广中国革命军事文化,承担起中国军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

这些年,有两件事让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

2017年9月,我们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大比例辽宁号航空母舰编队模型,作品陈列于军事博物馆大厅。

2019年1月5日,在宁波市北仑区红领巾阳光小记者团成立仪式暨小小平安志愿者授旗仪式上,我所在单位被确定为小记者教育实验基地。

一片丹心图报国,万里同心共荣光。为青少年国防教育作出应有贡献,正是我们这个团队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