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江西省军区助力井冈山脱贫奔小康: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郭冬明 龙礼彬  曾飞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0-05-14 11:03:28

开栏的话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省军区系统,作为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处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具有贴近贫困乡村的地缘优势、与贫困群众朝夕相处的感情优势、沟通当地驻军的桥梁纽带优势,更要主动作为,担当敢为,奋发有为,在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争当勇挑重担的生力军、攻坚克难的突击队、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帮扶项目、实实在在的脱贫数据,更要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发展能力、增加发展潜力。如何发挥系统优势作用、精准施策提升工作质效?中国国防报即日起开设“冲锋脱贫攻坚战场”专栏,刊登省军区系统决战脱贫攻坚的新作为。

初夏的井冈,杜鹃吐艳,生机盎然。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江西省井冈山市柏露乡南木坪村,70多岁的红军烈士后代王根茂和记者聊起摘掉“穷帽子”的好日子满脸笑容:“自从跟部队结了‘亲’,家里和村里都大变样喽!”

不只是南木坪村,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西省军区在井冈山挂点帮扶的中村村、南岸村、大仓村和寨下村等村庄,目之所及——美丽的村容、幸福的笑脸,展示着老区军民勠力同心奔小康的信心和豪情。

一座村庄点燃希望火种

五一假期,柏露乡南木坪村游人如织。站在挂着“杜鹃野生蜜”招牌的二层小楼前,老板娘罗福兰笑着又送走一拨客户。

“养蜂能挣5、6万元,民宿至少收入6000元,土特产还能卖2万多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我们一家年收入超过8万元!”罗福兰掰着手指头,细数现在的幸福生活。很难相信,就在4年前,他们家还是年收入不到1万元的贫困户。

变化始自2016年。那年2月2日,农历小年,习主席来到井冈山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主席真挚热情的话语,点燃了井冈山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春节过后,井冈山市人武部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组织民兵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帮罗福兰将家中的空余房屋修缮一新,开办民宿,还为她引进了野生蜂养殖作为副业。

南木坪村的“神奇之变”就此拉开序幕。不到4年,原本两三米宽的进村土路拓宽成五米多宽的柏油路;逢雨必漏的土坯房翻新成白墙红柱的崭新小楼;开农家乐、卖竹制品、带游客体验打糍粑,家家户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2019年,南木坪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万元。

从封闭落后的贫困村到脱贫奔小康的样板村,南木坪村的蝶变让井冈山崇山峻岭间的大小村庄看到了富起来的希望。

“有特色产业,有红色故事,有政策支持,就有致富的路子。”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黄才生告诉记者,在南木坪村经验的带动下,如今,在茅坪镇大仓村、坝上村和拿山镇南岸村,红色培训、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已经建成迎客。

一项产业铺就致富通途

走进井冈山市茅坪镇中村村,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林绿意盎然。

“这是我们的黄桃产业基地。桃子已经挂果,7月就能上市。”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平望着满枝硕果,眼里尽是期待。

近年来,在江西省军区机关的帮扶下,中村村探索建立了一套驻村干部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家家种黄桃,户户是股东”的产业发展局面。

老百姓能从种黄桃中尝到多少甜头?江西省军区扶贫干部蔡建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种30株黄桃树,盛果期一株树结果至少200个,一株黄桃树保底收入达400元。”

“靠种井冈黄桃,我家2016年脱了贫。”坐在自家敞亮的小院里,村民潘海兰嘴角藏不住笑意。她家曾因病致贫,后来,在村民兵连长的帮助下,在村里的黄桃专业合作社入了股。年底分红加上平时到基地打零工,一家人很快过上了好日子。

蔡建华告诉记者,为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省军区机关在该帮扶村探索形成“一户一口冷水鱼塘、一户一亩井冈黄桃、一户一片猕猴桃林、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精准扶贫经验,让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入园务工赚“薪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让农民学得到良法、拿得到良种、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全村黄桃种植已从2016年的100亩左右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亩,新增2个种植基地和1个黄桃分拣销售中心。2020年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蔡建华说。

不仅是中村村的井冈黄桃,南岸村的井冈蜜柚、寨下村的井冈葡萄,一项项富民产业如画卷般铺展……扶贫扶到了点上,井冈山致富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一种精神迸发无穷力量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4年前,习主席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的深情诉说,在陵园管理处女民兵李正莲的心里回荡至今。

李正莲在陵园工作多年,父亲曾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研究员,爷爷奶奶都曾参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生长于斯,眼见这片红土地历经天翻地覆的变化,李正莲对井冈山精神有着更深的感悟:“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今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仍在引领着我们接续奋斗。”这几年,来陵园参观学习的游客明显增多,平均每年都有150多万人。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江西省军区趁势而为,协调文旅单位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在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沉下心来,从本地特色中找灵感、找思路。抓住井冈山‘红’‘绿’两大优势,做好脱贫致富的文章。”走在茅坪镇大陇村案山组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上,望着两侧墙体上精心绘制的红色历史故事油画,茅坪镇武装部长罗志杰感叹,短短几年间,大陇从破败不堪的“贫困留守村”蝶变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红色文艺小镇”,发展原动力正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这样的传承与发展比比皆是。坝上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研发“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课程。源头村保留红军过去的“挑粮小道”,让游客身临其境,重温“朱德的扁担”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大仓村修复当年毛泽东与袁文才进行“大仓会见”的旧址,将其打造成红色培训教学点、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全域旅游新景点……

脱贫摘帽不是“休兵锣”,而是“奋进鼓”。在省军区机关和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倾心帮扶下,如今的井冈乡村振兴发展蹄疾步稳,一个个小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井冈人民奋进奔小康的日子也像糍粑一样——越打越黏,幸福生活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