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导弹第2方队:时刻保持出征状态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兵峰、高明俊责任编辑:杨红
2017-08-04 08:39

长缨锋刃 制胜先锋

——走进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常规导弹第2方队

李兵峰、高明俊

军人生来为征战。出征,对于常规导弹第2方队参加受阅的上士陈海龙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常规导弹部队履行当主力、打头阵的神圣使命。不断出征和时刻保持出征的状态,是他所在的导弹旅一个最大的特点。

上高原、战戈壁、钻密林……每年,在他的履历中,都要增添几张执行重大任务的鉴定表。那是他在一次次出征、一次次“打仗”中,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获取的“成绩单”。

他所在部队列装的导弹,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精确打击“尖兵”,能够对要害目标进行“点穴式”打击。

前不久,在某导弹发射场上,作为号手的陈海龙,严格按照战斗号令,占领阵地、操作武器,将一枚导弹准确无误地送上蓝天,命中打击目标。

在建军90周年阅兵场上,他驾驶导弹战车,分秒不差地通过受阅台,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待战状态。

而在离朱日和训练基地数千公里外的一个作战阵地,陈海龙所在的导弹旅官兵们,正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近几年,为了提升战备状态,这个导弹旅摈弃以前组织火力突击训练事先推脚本、做预案等做法,而是紧贴实战开展各项演训任务。如今,不打招呼、没有预告的随机拉动,成了“家常便饭”。

参加受阅的发射号手马景驰说,前不久,旅里组织实战化训练,官兵们在酷暑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按照导调命令连续展开多个波次火力突击,每次训练结束,官兵们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打弹”到“打仗”……一个个转变,见证了这支常规导弹部队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打胜仗的成长足迹。

在一次次的出征中,官兵们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加大创新实践力度。他们研制的“数字化”训练弹与实弹信号相同、现象一致,能随机设置故障,随机组织课目导调,有效提升了训练的质量效益。

每年实装操作考核,这个导弹旅都要和这个“数字化”训练弹较量几个回合。导调组、考核组设置的各种高难课目,让操作号手在反复的较量中,不断提升特情处置能力。

“出征,军人就要闻令而动,直指打赢。”参加受阅的战士王伟说。

2015年秋,西北大漠,随着一声“点火”口令,这个导弹旅参加全军的检验评估考核,以发射弹量最大、毁伤目标最先、打击波次最多、命中精度最高,受到上级高度赞扬。

“出征,要敢于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受阅战士仪猛说。他的家族中四代从军、三代参战。能够参加这次阅兵,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去年,由于工作需要,仪猛转岗到另一个导弹保障岗位。他从头开始,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总结不同任务性质、不同季节变化规律,制订出相应的保障方案,确保导弹武器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仪猛只是这个导弹旅官兵的一个缩影。5年来,这个旅历经3次转隶调整,武器装备多次换型升级。尤其是当前,在全军改革大考中,他们把每一次转型,当作一次自我重塑,不断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

他们破除实兵演练程式化、指挥口令复杂化、操作动作队列化等形式化问题,将人员、装备效能发挥到极致,大幅缩短作战反应时间,多项成果在火箭军实战化训练观摩会上被推广。

“我们要在加快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成长为长剑新锐。”受阅方队所在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徐建军说,方队所有受阅发射车均参加过实弹发射、红蓝对抗等重大任务,90%的官兵经受过重大任务的洗礼。

长缨锋刃、制胜先锋。一枚枚大国长剑行进在受阅之路上,向着能打胜仗的目标,不断前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