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朱日和沙场点兵,我战略打击群压轴登场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梁蓬飞、岳小琳 等责任编辑:杨红
2017-08-01 08:32

火箭军部队方队

“大国剑士”:我为新军种代言

■解放军报记者 梁蓬飞 通讯员 岳小琳 王栋栋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此次受阅的最后一个军种方阵——战略打击群,在威武雄壮的乐曲中压轴登场。

行驶在集群最前面的是火箭军部队方队。360名官兵征尘未洗、乘车挺立,雄姿勃发、迎风而行。

这是火箭军成立以来首次接受党和人民检阅。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将一面鲜艳的军旗授予我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员魏凤和、政治委员王家胜,标志着我军诞生了一个新的军种——火箭军。

新军种,新使命,新形象,新业绩——

作为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深入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和军委决策部署,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加快提升战略能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在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征程上阔步前行。

“向右——看!”随着将军领队吴祚宝一声令下,一张张刚毅的脸庞齐刷刷转向检阅台,与三军统帅的目光深情相接。

“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火箭军在思想上政治上特别过硬”,这是习主席对火箭军提出的特殊要求,也是火箭军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

1966年7月1日,党的45岁生日当天,我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基因和血脉赓续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火箭军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党委常委59次集中学习讨论,举办110期理论集训班,抽组280多个宣讲团到基层巡回辅导……“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成为这支部队永恒的“忠诚密码”;“维护核心、听从指挥”成为官兵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新军种,新使命,新形象,新业绩——

将士挥戈向,忧思常傍身。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汹涌浪潮,“利剑”能否随时出鞘克敌制胜?

“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一次次心灵叩问引发的思想交锋在一座座导弹军营迸发出磅礴能量——着眼“核常兼备、全域慑战”,坚持“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立起“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标准要求,各项工作的“准星”对准打仗的“靶心”。

某导弹旅技术二营助理工程师张超是这个受阅方队中年龄最大的校官。他多次参加野外驻训和实弹发射任务,亲眼见证战略导弹部队作战能力的大幅跃升。从东海之滨的“多发齐射”到西北大漠的“整旅突击”,从密林深处的“红蓝对抗”到万里空疆的“剑盾争雄”……战车机动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来越大,全道路机动、全地域发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击能力越来越强,“百发百中旅”越来越多。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员谢斌是整个方队的基准兵。此次参阅,他与60多名同学一道,在沙场上完成毕业典礼。作为导弹人才培养的摇篮,火箭军工程大学坚持课堂对接战场,推进教学训练转型,一批批学员在实弹演练中增强本领,先后发射数十发多种型号导弹,领到了通向“战场”的合格证。截至目前,火箭军导弹旅现任90%以上的旅长、35%以上的政委、75%以上的参谋长、90%以上的总工程师均是该校毕业生。

显威凭良才,列阵仰精兵。人是战斗力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战争说到底是人的对抗,转型说到底是人的转型。

近年来,火箭军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居国内和军队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火箭军还与地方科研单位共建11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培养出1000多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80多名导弹旅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进一步夯实了大国长剑雷霆啸天的人才基座。

新军种,新使命,新形象,新业绩——

习主席到火箭军机关视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战略遏制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备战实战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战略运用上实现新突破。

火箭军官兵说,这“三个新突破”的战略要求,就是火箭军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点。

征鼓鸣,硝烟起。忧患生,长剑立。和着时代的足音,火箭军部队官兵走过检阅台、走向下一个战场——

坚守绝对忠诚,铸就“大国剑魂”;潜心备战打仗,擦亮“大国剑锋”;弘扬严实作风,辉映“大国剑光”;坚持科技创新,锤炼“大国剑法”……放眼未来,这些“大国剑士”必将在九天之上绘出更加壮美的弹道。

(解放军报朱日和7月30日电)

吴祚宝

火箭军部队方队将军领队

身处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火箭军部队数十载深山枕戈、风雨砺剑、一线待战,“打仗”二字深植于官兵心底。一次受阅,终身受益。面对新的征程,火箭军官兵意气风发、阔步奋进,必将以更实的实战化训练砥砺打赢硬功,以更大的担当托举神剑高奏凯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