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形”到“新质”,“大国剑法”这样炼成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卢晓琳责任编辑:杨红
2017-05-25 00:08

潜心创新图强

锤炼“大国剑法”

火箭军某导弹旅官兵在军旗下进行宣誓。冯根锁 摄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火箭军6个装备方队编成战略打击方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磅礴恢弘的气势,在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今天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核心战斗力持续攀升,已经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信息化条件下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导弹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背后,凝聚的是科技创新的结晶。“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从“旧形”到“新质”的每一步跨越,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火箭军打破技术壁垒,每年有1000余项科技成果问世,其中90%以上得到推广应用,一批重大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导弹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抗干扰强突防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毁伤目标种类、火力覆盖范围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射程有序衔接、火力覆盖广泛、作战性能先进的新质战斗力体系,一柄柄御敌利剑成为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的战略重拳。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近年来,火箭军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居于国内和军队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导弹专家已涵盖火箭军所有导弹旅。

军民融合是提升战略能力的又一增长点。借助地方科研集团科技、人才优势,火箭军部队先后与国内数十家大型军工集团和科研单位联手共建,与地方科研单位先后共建了11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培养1000多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帮带培养了80多名导弹旅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与20多个地方科研厂家和高等院校建立联合育才机制,百余名院士签订带教协议,培养出数百名专家型导弹技术“把关人”,成为大国长剑雷霆啸天的人才基座。

(蔡瑞金、李永飞、杨永刚参与采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