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导弹发射作嫁衣的他们,在幕后都经历了什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朱宏博 牛增强 汪娜 责任编辑:杨红
2016-11-02 00:45

我为导弹发射作嫁衣

——火箭军某预备役专用保障装备维修大队开展集训侧记

■朱宏博 牛增强 本报记者 汪 娜 摄影报道

深秋,一声惊雷震彻大地,大国长剑喷射烈焰直刺苍穹。当导弹成功发射的消息传来,一处军营里,一群肩扛银星的预备役军官欢呼着,相互拥抱起来。

火箭军某预备役专用保障装备维修大队组织的预备役军官集训拉开帷幕。26名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从全国各地赶来,同现役部队官兵一道为导弹发射作准备。

近年来,该预备役大队结合野外驻训、实弹发射等时机,摸索出一套与现役保障部队开展挂钩训练、与保障对象开展联合训练的联训联演路子,在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中检验预备役官兵的素质能力。

参训的预备役军官都是各行业的行家里手,论专业技术,都是响当当的专家。预备役军官李工程师便是其中一员。他说:“虽居‘幕后’,但我的心一直和导弹战车联系在一起,我必须要确保它的性能安全万无一失。”这次,他的任务是配合现役官兵保障战车性能安全。

作为平时负责武器装备售后服务和技术咨询、战时担当预备队的专家型预备役军官,参训时严格按照实战标准要求自己,自己动手搭建帐篷、布置营区,丝毫不逊现役官兵。

“这次集训,我主要保障通信车、方舱车的底盘保养工作。当战车启动,发动机传来平稳运转的声音,对我来说就是最美妙的声音。”高工程师是大队成立时,入队的第一批预备役军官,他说:“10年了,每一次参与保障任务,我都认真对待。预备役,也是战斗队。”

“实力源于责任。快速有效排除故障,是预备役官兵的必备素质。导弹个头大,但各类仪器对精密度要求高,一个微小的异常决定着整个任务的成败。”大队参谋长姜泽耀向记者介绍。

集训第3天,由8名现役军人和4名预备役军官组成的临时战斗小组围坐在帐篷内,对预备役力量快速动员方案进行推演。推演以该部担负的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为背景,分传达部署快速动员任务、动员集结及请领征用装备物资、转服现役3个阶段进行。

翌日,该部即组织预备役保障力量配属某导弹旅开展装备维修保障演练,以检验战斗编组人员之间的契合度。8时,参演的预备役军官背着15公斤重的背囊向部队驻地机动。到达驻地后,官兵随即成建制配属现役部队,加入战时编组,同现役骨干一道遂行通信、测绘、气象专业装备保障任务。

通信部队是战略导弹部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演练中,预备役军官小赵转服现役,编入了通信保障组。“我是一名退伍大学生士兵,再次穿上军装,意义非同寻常。作为一名预备役通信兵,我会继续瞄准战场加速跑,精确每项标准,每个动作,确保岗位零误差。”小赵坚定地说。

“与现役部队匹配不好,就难以发挥1+1>2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转服现役后,后备力量由‘候补角色’转为‘基本角色’,战斗力也会有较大提升。”姜泽耀告诉记者。

据该大队领导介绍,此次集训通过野战化部署、同现役部队联演联训,预备役军官实战化技术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