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第二炮兵>>长缨文化>>正文

轻喜剧《七号哨所》为何火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郭振建责任编辑:宋开国2014-03-25 09:24

原标题:轻喜剧《七号哨所》的创作启示

由第二炮兵某基地战士演出队创作推出的轻喜剧《七号哨所》,前不久在基层舞台上连续演出十多场后,又在第二炮兵机关礼堂连续演出3场,深受官兵好评。这台时长90分钟,没有复杂舞美道具和豪华包装、没有一位专业演员和明星大腕的轻喜剧,娓娓讲述只有6名战士的哨所生活,缘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强军主题:契合官兵能打胜仗追求

这部剧题材小,场景小,故事也小。然而,创作者把这些微小故事与哨所肩负的战略导弹武器安全警戒任务联系起来,聚焦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使命。剧情从一名大学生新兵罗博到哨所报到开始,围绕这名新兵思考研发一款航模、拓展阵地防卫手段来展开叙述。思想观念保守的哨长郝凡认为,研发航模是好高骛远,担心影响正常执勤训练任务,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于是,新兵与老兵、新思想与旧观念产生了交锋和碰撞,矛盾环环相扣、剧情层层推进,渐次勾勒出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大主题,折射出强军兴军的大使命……

剧中有这样的情节,新兵罗博调动其他几位战友的创造热情,解决了航模图像传输问题获得成功后,基于哨长的权威而不得不委曲求全把航模藏起来,当哨所参加团里组织的实战化对抗演练,在复杂环境中无法侦察判断“敌”渗透人员时,严峻的“战场”态势迫使哨长不得不启用航模,出奇制胜赢得胜利。这也告诉人们,年轻官兵身上蕴含着无穷的创造智慧,有着投身战场的战斗血性,只要为他们提供舞台、创造机遇,就能把官兵的科技创新力、战斗创造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兵味浓郁:弘扬士兵艺术时代特色

艺无定法,成功的艺术形象在于有真实可信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处在强军兴军伟大时代的青年官兵,心灵世界色彩斑斓,人生追求日益多样。《七号哨所》没有拘泥于现实生活的纷繁复杂,而是从生活中撷取当代士兵特有的典型事例,把身边生活的真实提炼为艺术的真实,塑造出一个个喜闻乐见、生动逼真、机智风趣的崭新士兵艺术形象。

剧中的哨长郝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对新战士的创新精神不愿接受,沿袭了一些官兵因循守旧的观念;班长史刚的正直无私、上等兵刘那那的优柔寡断、下士金预言预测最坏结果的快人快语,以及新兵罗博勇于创新、渴望打仗的艺术形象,是基层年轻一代士兵的真实写照。某部一连战士江连胜说:“这部戏挺真实的,讲的是兵事、说的是兵话、道的是兵情,从中看到身边战友的影子,倍感亲切、很受启发。”

其实,为了塑造出生动传神的士兵艺术形象,该剧的剧情设置颇为讲究。9个段落的故事由研发航模的主线来串联,既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篇、寓意深刻。诸如,团领导当兵蹲哨在艰难融入哨所生活中,是一个“老王”的称呼和真诚加入航模研发团队的决心,赢得了战士们的信赖。心理医生来哨所化解矛盾“扣子”、战士演出队到哨所教唱《强军战歌》等情节,都基于真实生活,又服务于人物塑造,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特别是在表演上,善于借鉴青年官兵喜爱的多元表达方式,大量使用网络语言、流行歌曲等辅助手段,举手投足演兵像兵,活灵活现、生动感人,充满了喜剧色彩,从而克服了简单空洞说教和生硬的标签化艺术表达。许多官兵认为,真实的力量是巨大的,尽管剧中的几个人物有缺点、有瑕疵,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军营、奉献军营、建功军营。在这样一个偏僻荒凉的深山哨所,支撑他们的精神是“我无名国有名,以无名铸威名”。出于对崇高使命的孜孜追求,对火箭兵精神的自觉传承,这种信念和抱负生生不息、根植导弹阵地,始终是火箭兵矢志不渝的价值尊崇。

朴实简约:便于服务八方军营

兵写兵、兵演兵是我军业余文艺创演的好传统。《七号哨所》更加注重突出艺术本体,达到了务实节俭的效果,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这部以士兵为艺术主体、赞颂士兵的舞台剧,始终彰显简约朴实的风格。一辆大车拉着道具就跑基层、到营连,在一线部队的简易舞台激情上演、鼓壮军威。从创演人员看,没有明星大腕、专业演员,没有强大阵容、显眼头衔,仅有的14名演员中,3名基层干部分别是教导员、指导员和分队长,11名普通战士中有炊事员、警卫战士等,清一色的基层官兵,超出想像的简朴。编剧、导演一肩挑的演出队队长王铁军,是一位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业余文艺骨干。他深谙深山军营生活,奋斗于斯、成长于斯,足迹遍及部队几个哨所的沟沟壑壑,体验生活一蹲就是好几个月,与哨所战士们相知相识,对角色驾轻就熟、拿捏到位,令人感佩!从舞美呈现看,简约而简单,没有豪华炫目的灯光、精美别致的道具,一张迷彩网铺就的舞台背景体现了军旅属性和战斗特色,一个可旋转、推移和拼接成哨所室内、战备值班室、俱乐部等场景的多功能道具,既匠心独具,又朴实无华,真切地把生活场景搬上舞台,使遥远的哨所变得清晰起来。从服装看,整台剧目没有靓丽的演出服或彩服,演员所穿的体能训练服、夏常服、作训服等全都“姓军”,既忠实于现实生活,又体现军队本色、军营特色。还有其他一些舞台装饰也十分朴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切都如哨所一样简约平实、方便实用,展现出业余文艺创作演出的内在特点和要求。

《解放军报》(3月25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