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特别策划|一位军事记者笔下与心中的边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郑蜀炎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8-03 07:06:33

界碑与青春

——一位军事记者笔下与心中的边防

■郑蜀炎

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在巡逻中穿越冰峰雪原,此处海拔5000多米,是官兵巡逻的必经之地。

因为你的飘扬,界碑永远是前行的方向。

因为你的鲜红,青春注定在热血中绽放。

20多年前,云南边防线雷场上的“八一”建军节,是一个军事记者永远铭记的日子。

那天,边防部队把一片曾经遍布地雷的战场,恢复、清理成和平安全的土地,送回边疆群众手中。为了让各族百姓放心耕种,移交仪式简单而又震撼——官兵们手拉手地走过昔日雷场,用生命证实脚下是和平沃土。让这位军事记者庆幸的是,蹚过这片土地的军人里有他;因为时逢“八一”,横列前行的队伍中有一面手持的军旗,而他亦是“旗手”之一……

一襟晚照,山风飒然,“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的边关记忆,伴随着诗句陡涌于这位军事记者的心间。

最高法则和永恒荣誉

西部战区空军一个雪山雷达站,2名战士走下阵地合影留念。

一年前,两人一起被分配到这里;“防”者,“堤坝”也。这是千年之前,祖先留下的凿凿之言。推而论之,边防就是为祖国大好河山设防筑堤。

“不舍弓马安天下”,注定是戍边军人以血相染的命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的军旅生涯始于地处云南的一个边防要地——麻栗坡。这个几乎是挂在山坡上的小县城虽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但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将其列入南方,而只是谓之以南疆。

或许,这里少了些江南的妩媚娇柔;或许,这里缺了点南方的富庶山水。但是,这片边疆之域后来成为名动天下的要地,更是我一生的自豪。

一个疆字,好生了得,《说文解字》是将其分开来解的——左边之弓,说的是凭借弓箭的射程和威力,进行丈量和获取;而右边的畺,则是非常形象的一块块的田地,含义为土地之界。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个疆字后面,必定深藏着一段开疆拓土的血色史诗、挽弓辟壤的凛冽沧桑。

扼雄关、据隘道,戍边人之使命。当时我们部队担负着277公里国境线的巡逻据守任务,那是何等的重任。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人生的头一封家信,信封下端的地址上“边防军分区”几个字,足以让我尽情地抒发少年梦男儿志;而新兵的第一课,则让我头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壮怀激烈”——

一众新兵全副武装地披挂上半自动步枪、100发子弹、4颗手榴弹,一路穿林攀山来到一尊斑驳的界碑前。指导员手臂沿界碑顺着逶迤的山脊线划过,一句话让我一辈子不敢忘——这是我的和你的边防,我们可以在这里倒下一百次,但不可以从这里后撤一步。

据说,康德关于仰望与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的表述,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对我而言,指导员关于边防界碑和军人使命的这番话,堪称一位边防军人心中的最高法则和永恒荣誉。

一旦相识,永久相思。

尽管后来调离了边防一线,但在此后几十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边海防线上的英雄与忠诚,铮铮雄关间的风骨与情怀,始终都是涌动于心中的激情叙事。

只要一踏上边防的土地,我就会记起黑格尔的话:“人的精神,必须而且应该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