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边防连队、一所边陲小学,58年的倾情守护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张强、王雪振、唐帅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0-04-23 08:35

“阔别31年,除了老连队,迈丹小学是最牵挂的地方”

2017年夏天,在阔别连队31年后,金宽忠回到迈丹。

76岁的金宽忠重返迈丹,执意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迈丹边防连,抱抱自己当年种的树,看看曾经守卫过的老哨楼;另一个地方,就是迈丹小学。

在金宽忠眼中,迈丹小学的变化让人惊叹:崭新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食堂、存书颇多的图书室、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学生们吃住免费,宿舍也通了暖气,学校成了全村条件最优越的地方。

没有人比金宽忠更有发言权。1986年之前,金宽忠在边防服役长达20多年,把青春都“撂”在了帕米尔高原,直到从边防团团长岗位转业回到甘肃老家。

“天翻地覆,今非昔比!”那天,抚今追昔的金宽忠很是感慨,谈了许多关于迈丹小学的过往印象。不过,他的记忆总是伴随着一些标志性的时间点——

1963年,他在迈丹边防连当战士时,迈丹小学还没有固定的场所,一位老师、一块简易黑板,算是学校的全部“家当”。像金宽忠那样文化水平高的战士,在业余时间主要任务是兼任老师,给村民扫盲,教孩子汉语和数学。

1974年,作为迈丹边防连的第4任连长,金宽忠带领战士为迈丹小学修了一处土坯房,作为固定的校舍。

1985年,金宽忠担任迈丹边防连所在团的团长。在他的推动下,迈丹小学拥有了简易篮球场和足球场。

令金宽忠欣慰的是,即使到今天,迈丹边防连的官兵,依旧保持着给孩子们捐赠文具的传统。

从新潮可爱的肩式书包到配置高端的电脑,从多种多样的文化书籍到LED大屏幕……斗转星移,连队官兵赠送给迈丹小学学生们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纸笔,捐助教育举措也已经由自发、个体的行为,演变成系统、计划性的整体行动。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指导员彭国棋介绍说,除了部队捐赠以外,从2013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投入专项资金,完成了对迈丹小学的整体翻新改造。近年来,陆续建成的学生宿舍、食堂,最多时可供100个孩子住校生活、满足210余名师生用餐。

曾经,地理位置的偏远、资源的匮乏,直接给迈丹村民带来的是紧迫而现实的生存压力。“放羊-挣钱-盖房子-生孩子-继续放羊”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拔除。为了让当地孩子不辍学,连队官兵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都不能少”的努力。

在金宽忠的印象里,当时连队官兵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劝导迈丹村老乡让孩子读书。仅他自己,就帮助过4个孩子重回学校。

上世纪90年代,赵明科曾在迈丹边防连任连长,也干过与金忠宽相同的事情。迈丹小学现任校长买买提居马·托合塔巴依,就是被他硬拽着回学校读书的。

“如果没有赵连长,就没有现在的我!”提起这段往事,买买提居马·托合塔巴依笑得腼腆、说得动情。

由于生活极端困苦,他在小学三年级时,曾一度辍学,帮家里放羊。赵明科知道后,亲自跑到家里做他父母的工作,直接将小买买提居马从牧场“抓”回学校,并将津贴费悄悄塞进了他的口袋。

感念于赵明科的无私帮助,买买提居马·托合塔巴依发奋读书,2001年考取师范学校,学成毕业后主动回到迈丹小学教书,一直干到今天。

“现在想想,连队官兵为我们做得太多了!” 今年已43岁、毕业于迈丹小学的买买提哈斯木·加哈力说,每年冬天一过,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总会不约而至,那时河上的桥没有修好,连队官兵担心孩子们出危险,每到上下学的时间,总会准时出现在河岸,把孩子们背在身上过河。

赵明科、马元义……时隔多年,买买提哈斯木·加哈力依然能够一口气说出十几任连长的姓名。他由衷地说,没有迈丹边防连的官兵,就没有现在的迈丹,“解放军真的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