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军事:敢打硬仗的硬骨头六连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作者:董保存 朱西迪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10-19 08:04

“硬骨头六连”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建连79年来,六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吃过败仗,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在战争年代里,六连就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是一个战备思想硬、军政纪律硬的英雄连队。今天我们的节目,就从“硬骨头六连”诞生的时候说起。

硬骨头六连并不是一个有着多么悠久历史的红军连队,它的诞生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当中,当年贺龙率120师到晋中的时候,他们这个时候是由干部队组成的冀中,就是由余秋里同志和贺炳炎同志组成的原来叫三支队,这个三支队的部队刚刚到达大清河以北地区的时候,就组建了六连,这个六连组建不久的第一次作战,可以说就显出了硬骨头精神的端倪。

当时他们刚刚跳出疯狂的日寇包围圈以后,准备东渡子牙河的时候,行进到了一个叫马家营村子的时候,这个时候和300多全副武装的日军遭遇了,遭遇之后,支队命令他们你这个六连占领马家营,然后这个团动渡子牙河,这个时候六连的连长是陈彦霆(音),指导员是张会田(音),他们两位带着连队进到马家营,就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他们利用当时的断壁残垣、沟坎等等,从早上一直打到黄昏。这300多日军先后组织了五次向村子进攻,最终都没有能够拿下来,打到最后,敌人越来越多,我们这个连队在那个地方这些战士加上我们牺牲的那些战士,这时候我们六连他们的人已经牺牲了十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张会田指导员就带领他们的战士冲进了敌阵里头,和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毙伤日军也有60多名,掩护全团顺利地渡过了子牙河,而我们这位优秀的政工干部张会田就牺牲在这个村子里,这是他们组建之后的第一战。

1945年7月,抗日战争已接近最后反攻阶段。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准备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企图夺取关中,威胁延安,牵制八路军开赴日军后方扩大解放区。8月,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对侵占关中地区爷台山等地的国民党军展开反击战。

这个六连他们当时就已经被作为攻击的突击队,和国民党胡宗南暂编59师的所谓常胜连,它叫四连,这两个连队进行了一场可以叫做刀对刀、枪对枪的搏斗。

当时他们这个一班有一个副班长叫张殿山,带领几个战士,叫尹玉芬、孙正忠、赵春林(音)等接近了敌人阵地的外壕,冲在前面的孙正忠很快就牺牲了,这个时候尹玉芬和赵春林就朝着敌人地堡甩出手榴弹,借着这个烟雾,他们就冲过了这个外壕,利用射击死角,突击冲到了碉堡的射击孔这个地方,猛然地伸出双手,这时张殿山这个战士猛然伸出双手,抓住滚烫的枪管,一使劲就把机枪从工事里给拽出来了,就在这样一个瞬间,我们六连的战士吼叫着全部冲了上去,和敌人就拼起了刺刀。我们说到的后来称为战斗英雄的尹玉芬,发现工事旁边有一个木梯子,他就爬上去,见到工事里有一个敌人正向我们后续部队打枪,他这个时候一枪上去,就把敌人给打倒了,不一会儿连长李春金(音)和他的指导员肖良田(音)就带着一排和二排全部冲上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尹玉芬就奋勇当先踩着敌人的梯子接近碉堡顶,往这个碉堡里边连甩了两颗手榴弹,炸死了当时三个正在利用碉堡朝着我们的部队射击的三个敌人。紧接着他翻身登到碉堡顶,从碉堡的豁口里又连续投入了几颗手榴弹,碉堡里边的机枪也彻底给哑巴了。尹玉芬一个人连续刺死了几个敌人,最后还活捉了爷台山国民党军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加强营的营长,叫黄日升(音)。爷台山的主峰有一段是堑壕,那里应该说我们六连的战士在这个堑壕里杀的国民党军魂飞胆散,有70多个敌人就死于我们六连战士的刺刀之下,战后不少俘虏都心有余悸地说八路军的刺刀和手榴弹真是厉害,他们真敢刺刀见红。

从1939年3月组建之日起,六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

后来有人总结说,战争年代六连铸造的我们这种“硬骨头精神”是什么?是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全国解放以后,他们在后来的作战过程当中,又参加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还有战备执勤、抗洪抢险等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这些重大任务当中,这个连队可以说表现出来了“四个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战备思想硬、军政纪律硬,就因为这样的硬骨头精神,国防部正式授予他们“硬骨头六连”的称号,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五位都为“硬骨头六连”题了词,号召我们全军弘扬硬骨头精神,建造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军事技术。

六连的硬骨头精神后来被邓小平同志写进了他的讲话当中,而且收入了《邓小平文选》当中。硬骨头六连成为了唯一一个进入了《邓小平文选》里面的连队。所以当1984年的时候,他们这个硬骨头六连命名2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六连赠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种硬骨头精神在后来我们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过程当中,不断地创造出辉煌,这种精神使得这个连队次次荣立一等功,1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在我们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过程当中,他们打的可以说英勇顽强、克敌制胜。中央军委再次授予他们一个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叫“英雄硬六连”。

在那场你死我活的瓦子街战役中,面对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六连全连140名官兵坚守阵地,杀出了六连的威风,127名烈士血洒疆场。

董保存:“在战斗当中,班长刘四虎冲在最前面,一连刺倒了六个敌人。后来我们经过大量采访,找到的材料是这样的,说那天刘四虎一马当先,一口气就冲上去了,登上宜川城,距敌前沿还有十多米的大树下,这时候回头一看,跟上来的只有两个战士,几个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就滚在他们脚下了,眼看要爆炸了,这个时候刘四虎一脚上去,就把手榴弹给踢开了,另一个战士捡起手榴弹又投向了敌人。他们三个人在作战过程当中,其中两个战士一个牺牲,一个负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刘四虎他可以说是瞪着双眼,连续着朝着敌人一边叫骂,一边投手榴弹,借着手榴弹爆炸时候起的烟雾,他端上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声喊着冲上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在他面前躲在一个隐蔽地点的敌人,当时被他这种喊声就给吓呆了,扔下机枪掉头就跑,这个时候刘四虎追上去,一刺刀就把敌人给刺倒了。”

“这个时候,敌人的连指挥官发现上来的只有一个人,大声地吼叫道不要退,谁退我就枪毙谁,这个时候十几个敌人把刘四虎一个人包围起来了,这个时候的刘四虎可以说是像一只猛虎一样,瞪圆圆眼,吼声大震,手中的刺刀滴着血,他这种气势叫敌人不敢靠近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平端着刺刀和敌人对峙了十多分钟,为后续部队上来争取了时间。当给他包扎的时候,发现他的身上11处负伤,这就是我们六连的战士,六连的英雄。

为了占领敌人的主阵地,六连连续组织了好几次冲锋,连长赵伟龙和指导员郭志山和排长相继都牺牲了,建制也被打乱了,战士们这个时候就自动组成了好几个战斗群,最后六连只剩下六名拿步枪的战士,加上炊事班、通讯员总共只有13个人了,副连长叫胡开真,他把这13个人组成一个班,对三排副说我当班长,你当副班长,就是死我们也要和敌人拼到底。当发起最后冲锋的时候,这13个人还再次请战,加入了整个冲锋的行列。这就是我们战火中锻造的六连,这就是六连身上的硬骨头精神。”

全国解放以后,六连先后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等战斗任务,充分展现出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战备思想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精神”,1964年1月22日,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在后来的边境作战中,六连再次打出了他们的硬骨头精神。

他们这次作战的主要目标就是一个叫小尖山的地方,这个地方成了对方在我们阵地前面的一个钉子。上级要求他们拔掉这个钉子。当这个消息第一次传到连队的时候,这个连队的一百多名官兵可以说绝大多数写了决心书,甚至有人咬破手指写了血书,一定要参加这场作战。连队最后挑选了16名勇士组成了这个突击队,由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带领的一个突击队。

董保存:“战斗打响以后,可以说当时的战场气氛异常紧张,而且敌人特别凶狠,子弹横飞,炮火连天,他们的火力把这16个勇士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个时候我们火箭筒手金德荣翻过一个沟坎,从一片布满了地雷的地方爬过去,他沉着操控着手中的40火箭筒,连续打掉敌人三个火力点之后,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弹片打来,他的左胳膊被炮弹的弹片给炸断了,这种疼痛一般人几乎是不能忍受的,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另一只手夹着两枚火箭弹,朝着敌人的方向卧姿前进,最后居然是单手击发,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敌人的一颗炮弹就在他旁边爆炸,我们这位刚刚入伍两年的兵,不满20岁的兵就已经在这个时候光荣牺牲了。”

“突击队中,一班的班长叫朱勇,他右胳膊中弹了,然后他左手拿着枪和敌人打,他们的副班长是苟为民,结果他的肚子上中了敌人两枪之后他的肠子就流出来了,他愣是把肠子塞回去,继续和敌人在这里打。我们说苟卫民同志真的是命太大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下,他居然冲上去了,活了下来。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有20多枚弹片还在他的身上。”

“攻下这个小尖山以后按,敌人就组织了多次反击,一定要把这个小尖山拿回来,这时候就形成了拉锯。突击队长林祖武这个时候已经身上多处负伤了,但是他这个时候坚守着阵地,坚守到最后的时候,11名敌军就扑上来,林祖武先是用机枪扫射,把敌人撂倒了几个,最后子弹打光了,又有三个敌人从三个方向把他包围了,一定要抓住他。这个时候林祖武毫不犹豫的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就在离他不远的战友们听到他喊的最后一声是“为了祖国”,后边就没有听到。”

由于六连官兵在小尖山的英勇表现,1985年6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今天,当我们走进硬骨头六连的荣誉室,还能看到当时六连副指导员谢关友的一封信。在攻占小尖山的战斗中,谢关友中弹牺牲,而这封信,正是这场战斗之前,谢关友写给他八个月大儿子的绝笔。

他告诉儿子说: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以后当你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你会知道爸爸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四化而牺牲的,你应该感到光荣和幸福,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董保存:“我们硬骨头六连的干部、战士,就是用这样的一种对祖国的忠诚,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九次反扑,到这次战斗胜利结束的时候,那16个勇士最后只剩下了六个人。我们10个勇士血洒疆场,血洒小尖山,他们的消息报到了中央军委,报道了当时的总政治部,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也就是他们原来一军一师的老首长独臂将军余秋里可以说是热泪盈眶。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六连的硬骨头精神还在”。”

“当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用铁血军魂护卫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说,硬骨头六连这样的部队不正是习近平主席要求的我们要打造的“四铁”部队吗?我们硬骨头六连的干部、战士不正是习主席所要求的“四有军人”吗?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红色基因永远的传扬下去,使我们这支部队永远是能够“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