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笔记:时光的变与不变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作者:杨一枫责任编辑:张思远
2019-08-12 10:52

“首先,我代表滦平县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我代表我自己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娘家人来看我。”虽然有诙谐的元素,但这番话发自内心。《国家人文与历史》杂志社一行的到来,是我到滦平后第一次接待报社部门到滦平搞捐赠等帮扶活动。

报社对定点帮扶县的帮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全社总动员,开展部门、子报子刊与滦平结对帮扶、共建捐赠等活动是特色帮扶活动之一。

下午,教室外寒风凌冽,教室里却春意融融,杂志社对小学校的图书、设备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当我们接受孩子们为我们带上红领巾的一刹那,我恍惚看到了窗外斜阳的金色突然照亮了整个教室,也将我心底一些少年的记忆照醒。

放开父母的双手,放下捞鱼网、玻璃球,走进学校,参加入队仪式,时光把人生带入到了另一个阶段。那动人而纯真的学生时代就这样展开了,我们不再是独自一个人,我们是集体中的一员。

孩子们冲向操场的笑声,把回忆少年时代的我拉回了现实,我愉快地穿过时光里热闹的倒影,随着队伍走出校园。第二天一大早,我随着杂志社一行在国歌广场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当国歌声想起,我们远眺长城,心潮澎湃,这时时光又奇妙地围着我打转,上班第一天的情景,以及入党宣誓的情景一下走向我,并走入我的身心。

我们开始工作,我们郑重宣誓,我们告别了单纯的课堂走向社会,我们终于把责任和使命扛在了肩上,我们开始心存家国放眼世界。一次次,一回回,我们殚精竭虑、我们不离不忘,再回首时,我们叮嘱自己,初心不忘,永远永远!

与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道别时,是在他们归京的路上,路旁有一条小路,通往山谷深处。当地人告诉我们小路的尽头,有一段没有列入景区的长城,老百姓叫它野长城。“我们的工作就是和人文历史打交道,我想去看看历史的影子,”听翔宇总编辑这么说,我“自告奋勇”陪他去看看。

我俩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然后穿过没有路的荒草丛,当鞋上挂满了苍耳、衣服上挂满了刺的时候,我们在暮色苍茫中看到了长城。

严格地说,这只是一段。这一段往下消失在一人多高的荒草中,往上顺着山势攀到山顶,在快到山顶处断掉了。据说山后还有绵延的部分。初冬的风吹来,周围的山穴,竟然都发出呜咽的声响,草一起匍匐着,彷佛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暮色好像发自地下,慢慢地辐射开来,笼罩住天地。就在这苍茫之间,一条时间的记忆之龙横亘在眼前,从浩渺的时间长河中来,又一头扎入浩渺的时间长河之中去。只有在我们眼前这一段露出了“水面”,任我们凭吊和遐想。

有一天,我们都会退休,离开了共同工作的集体,慢慢地走向自己时光的尽头。

当我们的时光快到尽头时,一个个孩子却正在变成少年,他们的时光才刚刚开始;而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时光长河正在奔流不止。

沧海虽然桑田,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永远不变。我们坚信,我们坚持,我们奋斗不息。

回到路口,再次道别。汽车的马达声渐渐远去,我又看了一眼“时光的小路”,然后转过身返回县城,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下乡。

(作者系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