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四十年的深层逻辑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尚希责任编辑:张艺苧
2018-09-20 13:08

3 风险全球化凸显大国财政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种风险也在迅速全球化,全球公共风险加速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全球风险不仅相互关联强化,并且其整体性影响也在增强。由于风险全球化及全球风险社会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国变成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风险共同体”。为了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全球风险,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相互合作,增强国际协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看,全球格局变化导致全球风险加剧,全球利益分配亦随着全球格局不断调整,中国的利益与安全已经不限于国境之内,发挥大国财政职能,主动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和全球利益分配的形势已刻不容缓。

适应全球公共风险变化,财政改革在国际维度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大国财政框架,增强全球影响力、协调力和示范力,通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全球风险治理,均衡全球利益分配,进而化解全球公共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在税收制度、关税、出口退税、特区政策等方面促进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通,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财政主动作为,大国财政的作用不断显现。

总之,我国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上是公共风险逻辑。公共风险涵盖了所有公共性问题在不确定性状态下变化的一种归属,公共性问题有可能演变为公共风险,成为财政改革的原动力并衍生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不同阶段,以公共风险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经历了“放权”“分权”和“治权”三个阶段,也是财政改革的三种形态,成为若干重要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牵引整个改革,又为整个改革提供支撑。同时,财政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推动,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财政职能凸显,防范全球公共风险成为新时代财政改革的主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