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科学治沙,支撑绿色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枨 吴勇 寇江泽责任编辑:杨红
2018-08-08 08:43

创新技术,植绿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在独贵塔拉镇那日沙种植示范点,亿利集团的技术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几种植绿治沙专利技术。

亿利治沙专家韩美飞常年在外治沙,皮肤被晒得有些黑。他问记者:“你猜现在种一株沙柳需要多长时间?”

见记者有些疑惑,他用手势比了一个大写的“十”。“10分钟?”“不,是10秒钟!”韩美飞笑着说。

只见一名技术人员将一根长长的硬水管插入沙丘,水压立刻在沙地上冲出了一个深约1米的细小孔洞,在拔出水管的同时,他立刻将一株沙柳插入孔洞,栽植完毕。几个环节一气呵成,只要10秒钟。

“这种方法叫微创气流植树法。过去种树要先用铁锹挖出一个大坑,再放树苗、浇水,种一棵树得十几分钟,种完以后将干土填回去,树苗吸收不到充足水分,费时费力又费水,成活率还低。”韩美飞说,采用气流植树法,减少了土壤扰动,对生态破坏性小,可保证土壤墒情,栽植一棵苗木时间短,一次最多消耗3升水,成活率也由过去的20%左右提升到80%以上,同时一亩地节约沙障制作成本1000元以上。

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欣告诉记者,微创气流植树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便于取水的地区,辅以水肥一体化,能够大幅提升苗木成活率。而对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区域,通常采用螺旋钻法,利用螺旋钻打出深约1.2米的小孔,插入苗条,通过湿沙层的水分,保持墒情。这种方法栽植一棵苗木也只需10秒,成活率达到65%以上,能解决沙漠里种树水源不足的问题。

甘草,被当地人称为“甜根根”。这几年,不少农牧民“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现在,新的甘草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亿利集团的种植基地。怎么种?但见一台拖拉机拉着犁具前行,犁具上坐着4名工人,他们迅速将手中的甘草苗横着放进刚翻开的沙沟,拖拉机继续前进,犁具又把沙子覆盖在沙沟上……

“这是我们摸索出来的甘草平移种植技术。甘草是名贵药材,适合在沙漠里生长,固氮作用很大,改土效果明显。”张立欣说,“甘草一般是竖着长的。一棵甘草竖着长,治沙面积只有0.1平方米;横着长,治沙面积能达到1平方米。甘草收获后,能做成药品、食品,形成产业链,助力脱贫。”

69岁的陈宁布老人带着记者来到一处高低起伏的沙丘,沙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沙柳、花棒和杨柴等沙生植物。“因为沙丘是移动的,过去老辈们在沙丘上什么都种不活,现在靠新办法居然种成了,真是厉害啊!”老人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陈宁布说的办法,就是风向数据植树法。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王林和介绍,经过对沙漠风向条件的大数据分析,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3/4处以下,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在沙丘下部挡住来风,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后一座沙丘的底部,“风吹、树挡、沙降”,使流动沙丘高度逐步下降,达到削峰填谷、拉平沙丘的目的。自2009年至今,亿利集团用这一办法造林,面积达30多万亩,沙丘高度平均下降了1/3左右。

治沙不停,创新不止。在库布其沙漠治理的长期实践中,以亿利集团为代表的治沙龙头企业,还探索创新了许多办法与技术,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飞播与无人机治沙、原位土壤修复、光伏提水灌溉、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一系列成果被推广应用,沙漠得绿色,企业得利润,农牧民得实惠。

沙漠治理应该选用什么树种?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说:“治沙要采用适地适树原则,低密度覆盖治沙,尽量选取乡土树种,乔、灌、草结合,增加植被多样性,提升固沙效果,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荒则荒。”按照这一原则,亿利集团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为扩大治沙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学的治沙理念、规划、方法和技术成果,极大提高了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的效率和质量,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从分散治理到统一规划、从传统方法到工业化治理的转变,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生态治理和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一整套科学解决方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8日 04 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