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研院所如何跑出国防科技创新"加速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潘娣 赵杰等责任编辑:柳晨
2018-05-02 02:39

军事科技创新要聚焦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基础科研支撑能力,筑牢国防科技创新的根基。

近年来,我们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和国外还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基础性研究不够扎实,在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数字化军事仿真平台研发、大型分布式数值计算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事领域的科研进步与发展,影响着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产生与突破。

基础性关键技术绝对买不来,靠从国外买二手技术是走不远的。要从规划顶层设计、科研管理制度、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重视和扶持基础性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军事科研机构必须破除军民科技体系之间的“藩篱”,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随着当前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迅猛发展,战争样式和形态推陈出新,对战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积极探索地球科学、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自动控制等众多学科,研究全域智慧型战场建设。

基于此,军事科研单位需要和地方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深部工程研究,在电子信息、无人机、人工智能和仿生技术等高新科技研究方向,整合军队地方优质资源,用全国最优质的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对我们国防工程领域而言,要重视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军事工程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着眼当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最紧缺的就是人才;放眼未来,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最核心的还是人才。全力驱动人才培养引擎,才能强势助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使我感到,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需要着眼全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梯次,着力形成优秀人才竞相涌现、人人争当军营“创客”的生动局面。人才培养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速成,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以“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思想境界和信心勇气,久久为功、持续接力,才能把人才培养蓝图变为现实,为科技兴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搞军事科研如同打仗,有前瞻视野才能赢得攻克难题的制高点,把握胜利的主动权。

近年来,国内外国防科技飞速发展,陆海空天一体的全方位侦察技术不断提升,战场中以高度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兵力武器运用以及新式武器的问世,大大改变了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和特征,科研人员要深刻把握和立足未来战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

具体到国防工程研究领域,军事科研人员要紧跟世界武器装备和防护技术发展的前沿,既要注重防“硬杀伤”,也要注重防“软杀伤”;既要注重对要害部位的防护,也要注重整体系统防护;既要搞好被动防护,也要跟踪研究主动防护和新型武器防护技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国防工程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保障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