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球视野下的“对非峰会外交”

来源:世界知识 发布:2018-08-28 17:08:4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中非峰会改变世界对于非洲的负面认知

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后,前宗主国法国和英国为了维持在非传统关系,分别于1973年和1975年成立(或改组)了两年一次的“法非首脑会议”和“英联邦首脑会议”机制。这些机制正如塞内加尔开国总统桑戈尔所言,使非洲国家与前宗主国保持着垂直的关系,“更像是成年的子女要有一个独立的房子而离开父亲的房子”。按照桑戈尔当时的理解,这样的垂直关系会长期维持,且会比非洲各国之间的水平关系更加重要。尽管在漫长的冷战时期,美苏在全球争霸,并导致部分非洲国家发生代理人战争,但前宗主国在很多非洲国家的影响力仍然延续着,即使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愈加独立,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前宗主国依然在文化上影响和控制着它们。

1993年,为追求正常国家地位、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而瞄准非洲“大票仓”的日本,牵头召开了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尽管当时只有几位非洲国家元首参加该会议,但其在某种程度上开了对非峰会外交的先河。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长期关注商业伙伴关系和传统发展援助议题,每五年一次,一直只在日本举办。在受到非洲国家质疑后,于2016年调整为三年一次,轮流在非洲国家和日本举行。

1999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美国—非洲21世纪伙伴关系部长级会议。该会议虽然不是首脑会议,但是因为克林顿政府在会上承认“长期忽视非洲的失误”,令非洲国家对美非关系发展充满了期待。尽管此次会议发表的《21世纪美非伙伴关系蓝图》宣布今后美国的对非经济合作与援助并重,但迟迟没有相关的具体行动,令非洲深感失望。而且,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推进反恐议程,其对非议程也被“安全化”。

国际上的这些行动,都成为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并机制化的一些参考点。正如当时参与中非合作论坛筹备工作的舒展大使所说,早在1997年,非洲国家就不断建议与中国讨论成立类似与其他国家的多边论坛。而中非合作论坛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则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与以往各国的对非峰会相比,2006年北京峰会的接待规格、参加的国家领导人数量皆令世界注目。当时,很多国际观察家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非洲有什么魅力让中国如此礼遇有加?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评论说:“拜迅速发展的中非关系所赐,我们发现中非贸易是均衡的——中国在购买非洲的原料产品,非洲也在购买同样价值的中国产品!我们开始意识到,非洲是一个8亿多人的大市场(现在已是12亿了——作者注)。”

今天回过头去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化的框架无疑使中非合作获得了超越以往的加速度,进而才有了今天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全方位进展,而经济合作主导的中非合作也呈现出援助、贸易和投资三者互相促进的新型南南合作特点。当然,仍在成长中的中非峰会还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但是其贡献也是明显的,尤其是改变了世界对于非洲的负面认知,并最终促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非洲的重要性。

2015年8月26日,第四届中非民间论坛在浙江义乌举行。

责任编辑:张颖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