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高原上传播“最美声音”的“阿诗玛”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作者:莫兰 黄金建 朱翔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2-12 20:01

红土高原上传播“最美声音”的“阿诗玛”

——记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群体(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莫兰 黄金建 朱翔

都说硝烟和书香是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群体军旅青春最好的“化妆品”,此话不假。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一走进指挥通信连,浓郁的“书香”就扑面而来——图书室的架子上摆满理论著作等180余本书籍,信息视窗里滚动播放着“理论达人”的风采,创作室内陈列着书法、剪纸、刺绣等形式新颖的学理论心得作品,手机里装的是“学习主席系列讲话”APP,电脑上“霸屏”的是系列讲话要点“趣味闯关”游戏,桌上摆满十九大精神漫画集、拼图板、扑克牌、手抄本、口袋书、临摹帖……学习,是这里的关键词和“主旋律”,而“高大上”的理论知识也变得“和蔼和亲”起来。

“把‘远道理’拉近,才能把‘大道理’学进。”旅长张体任告诉记者。听闻这些都是女兵们自己开发、创作的,记者顿时读懂了旅政委王文跃所介绍的“女战士中97%是大学生女兵”这一数据背后的含义。

理论是枯燥的,但在女兵们眼中,它却多彩而芬芳,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钙。

女兵齐珍珍是连队的“理论学习达人”。她以最简单的抄、最基础的读、最管用的背,坚持每天学一句、每次记一篇,累计写满14本笔记本,成为旅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活字典”。

下士郝伟彤刚到连队时,曾抱怨“让我学理论,不如跑个5公里来的自在”。如今,她已成长为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双料尖子”。

女兵们不仅人人懂理论,还个个能演讲。她们先后组成了13支宣讲分队,走营连、进社区、驻村寨、入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达230余场。她们把十九大精神谱成歌曲、编成快板、创成诗歌、写成书法,将自身实践经历编成小品、排成舞蹈、录成微电影和MV,与群众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人“听了解渴,心里敞亮”。

张颖到“猛虎五连”宣讲交流“备战打仗与军人血性”话题时,被“牛兵”李小松怼了回去:“大道理谁都会讲,凭什么听你的?”李小松是顶呱呱的训练尖子,新兵考核全连第一,背3支枪跑5公里越野拿下比武冠军。

课后,张颖跟李小松在“踩绳上”训练场较上了劲。张颖悬在空中,抓着绳的手臂瑟瑟发抖,仍坚持一点一点向上蹭。一片惊叹声中,楼顶赫然留下了张颖的一记血掌印。

“就凭这个血掌印,我服气。”李小松钦佩地对战友们说,“她讲的道理我信!”

中士邓慕容借休假回家的机会,到湖南衡南县第九中学给高三学生讲了一堂课。当时临近考试,一些学生厌学厌考,有的还想放弃。邓慕容聊起战友吴昌洁参加中澳美三军联训时强忍手臂脱臼剧痛,单手完成训练,敬“左手礼”的故事。学生们报以热烈掌声,班主任刘老师紧握着她的手说:“太好了!你的一堂课,给我们学生很大鼓舞,感谢你!”

女兵们不仅将理论的阳光播向四方,也在亲情交流中把党的创新理论注入家庭,人人都是传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小广播”。

自从担任“南疆火凤凰”微信公众号编辑以来,唐雪婷几乎每天夜里都要加班。在这个公众号里,女兵们不仅展示训练场上的镜头,还分享学用理论的心得体会。随着唐雪婷每天按下“发送”键,将正能量一对一地传递到亲友们心里。

家住贵州的吴云健,也是这个公众号的粉丝。女儿吴昌洁当兵前“不听话”,他一气之下打了女儿3次,彼此起了心结。入伍后,吴昌洁在中澳美三军联合训练中赢得奖杯。电话中,老吴大加表扬女儿在公众号文章中引用的一句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姑娘有志气!”老吴越来越发现女儿懂的理挺多,说的话挺在理。“以前是我们当父母的给女儿讲道理,如今女儿经常给爹妈说道理,已经长成一个‘小大人’了!”

女兵钟迪刚入伍时,个子小、胆子也小,“班长说话严厉点自己都会哭”。习主席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成为她勉励自我的信条。在国外经商多年的钟爸爸挥墨写下这10个字寄给连队,叮嘱女儿:“你在部队努力,我在国外努力,一起建设祖国!”

党的十九大召开那天,钟爸爸在国外守在电视机旁,一字一句听完了报告。对女儿经常说起的强国强军梦,他感同身受。在他看来,“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家”,强大祖国、强大军队就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当理论带着情感的温度,更容易植入听者心田。在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心中,这群可爱的女兵是知心战友、亲切的邻家女孩,更是红土高原上传播党和政府“最美声音”的“阿诗玛”。在倾心学习践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征程中,她们一直行进在路上。正如藏族女兵次仁旺姆在日记中所写:“党的创新理论阳光照耀到哪里,哪里就盛开美丽的格桑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