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他们说这个冬天不太冷

来源:央广军事作者:穆亮龙 李建峰 刘建元 陈镜心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9-01-20 21:50

试验场主任户现顺向记者展示室外温度

央广网大兴安岭1月20日消息(刘建元 陈镜心 记者穆亮龙 李建峰 )“这个天儿可不算冷啊!”看着室外气温计上面显示的-33℃气温,陆军某基地严寒试验场主任户现顺对记者这样说,“只有天气越冷,越极端,才能越准确地试验出我们各种装备的真实性能参数来。”

近日,记者奔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对陆军某基地严寒试验场官兵进行采访。刚下火车,感觉鼻腔里都被冻得结了冰,呼吸都觉得费力。但面对如此严寒的天气,当我们采访到严寒试验场的官兵时,他们却纷纷表示:“眼下的气温还是不够低。”

“为了让装备走出试验场,就能上战场,试验必须无限接近实战。”采访中,试验场主任户现顺这样对记者说。为了最大限度地考验装备的耐寒性能,他们常常在一天气温最低的凌晨进行战车冷启动;为了让战车里里外外都暴露在低温中,驾驶员常常连续开舱驾驶数小时,手、脚、脸冻伤已成为家常便饭。

坦克在进行行驶测试

“出发!”为了真实体验他们的试车试装工作,记者登上了他们正在试验中的某新型坦克,进入乘员舱内。由于驾驶员要开舱驾驶,为了体验深刻,所以记者与他一样,也将上半身露于车面以外。结果坦克在雪地上刚行驶一小会儿,记者便感觉寒风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疼痛,连忙把头扭向车后,避开迎面的冷风。但是正在试车的驾驶员却只能面朝前方,忍着“刀割”向前驾驶。想一想,他们年复一年就这样在极寒天气中工作,不由得对他们感到敬佩。

驾驶坦克的试验员叫苏金磊,是一名有着16年军龄的老士官。当问起他是如何在这个岗位上坚守16年时,他说,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干,作为陆战新型装备从军工厂开往“战场”的检验员,虽然苦些累些,但是也感到很骄傲。因为自己的工作其实就是为新装备签发“准生证”,通过严格检验新装备,为战场最前线的战友保驾护航。

检查装备

苏金磊告诉记者,作为装备试验员,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寒冷,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

一次,驾驶员张震在雪地驾驶某型装甲牵引车上坡行驶,结果牵引钩掰断,多亏后车及时打转向并踩住刹车,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车翻人亡。但也正是因为这次测试暴露出的问题,使厂家增加了牵引钩的硬度,让其更稳定更安全。

还有一次试验中,正在进行机动性能测试的某型战车方向盘突然出现“卡塞”现象。尽管驾驶员及时进行了减档制动,但是由于高速行驶的战车因惯性无法停下,还是一头扎进坡下的树林之中,最后“扛”上了一棵树。

是天气原因还是设计缺陷?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为了找出真正原因,大家一致决定:再多开几次试试!在历经多次险情后,技术人员最终判定是方向盘某处橡胶片达不到寒区要求所致。

记录试验数据

在试验现场,记者看到,测试员苏金磊拿着一个本子正在对着那辆坦克的各位部进行检查并记录。他对记者说,每次试验前和试验后,都要把参数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前后相对比来分析问题。

“‘冬入寒宵宫,夏进炼丹炉’是对我们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试验场上,本次试验的指挥长刘兴旺对记者说,“这次寒区只是我们全年工作中的一项内容。为了试验装备性能,我们常年与极端天气打交道。除了冬天来到高寒地区试验,夏天还要去湿热地区进行试验,春秋两季又要上高原,进沙漠,在各种极端天气下测试装备性能。”

谈起装备的更新换代,刘兴旺更是一脸兴奋:“我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14年了。这十几年中,从这里走出了近百种新型装备。尤其最近这几年来,装备更新越来越快,我们的试验工作越来越多。但是说心里话,任务虽然增加了,但是我们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看到我们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军队越来越强大,心中倍感骄傲与自豪。”

央广记者穆亮龙进入坦克舱位进行体验

“春节即将来临,你心里有什么愿望?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记者拿着采访机向严寒试验场主任户现顺发问,本想采录一些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单位的一些祝福话语,却没想到他的回答却出乎意外。

“这个冬天不太冷!”户现顺回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年的最低气温能够降得更低一些,真正把今年的新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极限性能指数测试出来,让它们尽快从这里放心地开往’战场’。”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