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医疗队的紧急拉动演练,暴露出许多“黑科技”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邵华 张维立 郭晨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2-14 19:52

快速处理伤情准备后送。郭晨 摄

随着一声紧急刹车,救护车停稳在帐篷外,搜救队员跳下车,用担架将两名“伤员”火速送入帐篷一角的检伤室,早已等候在此的抢救小组成员对他们进行紧急检查。“伤员肝破裂出血,左下肢骨折,紧急行剖腹探查术。”医生刘丹拿起一块平板电脑,点击界面上的“医治伤员”图标,在弹出的“病情备注”一栏中,果断地用语音下达医嘱,制定治疗方案。

处置完情况后,刘丹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着眼战时救治需要,急救康复中心自主设计研发了快速反应集成化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从搜救到紧急救治、手术后送、指挥调度、后勤保障等环节全链条信息互联互通。“刚才这名伤员,我在检伤区下达医嘱时,手术区和复苏区的医生通过手持终端,可同步掌握即将处理的伤员信息,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使救治链更加紧凑高效。”

野战手术保障车多级联动押尾板(斜面脚蹬模式)。 郭晨 摄

“与平时不同,战时面临的是不断涌入的大批量伤员救治任务,需要针对不同伤情进行快速分类,紧急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使伤员安全后送到下一阶梯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谢主任说,他们着眼实战化卫勤保障要求,针对以往灾害救援、应急保障和拉动演练中发现的救治链薄弱环节,发动全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研攻关,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

天寒地冻时,训练热情高。气温已经降到零度左右,队员们在寒风中持续演练近9个小时,尽管脸手被冻得通红,但一个个干劲不减。演练结束后,队员们紧接着组织复盘,“帐篷的稳定性还需要提高”“人员分工还要进一步优化”……讨论中,一个个问题被指出来作为工作改进的重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