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军改”塑造军队未来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一一 栗瑞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9-25 10:06

(一)

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太阳。解放军报记者 柳军

改革的雷电,总是在历史的风雨中孕育。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谈甲午,“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

的确,近20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几乎每个甲午都与一场重大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34年,甲午。那一年,英国贵族、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为保护鸦片贸易,率英舰强闯广州、虎门,中英军队交火,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奏。随后,中国国门被大炮轰开,被迫开启近代化之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几成共识,坚船利炮让北洋水师一度在各项参数上雄踞亚洲第一。

1894年,甲午。那一年,黄海的惊涛骇浪中,中日海军激战5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洋务运动也在这黄海海战的如血残阳中宣告失败。此役作为导火索之一,引发了戊戌变法,以及后来的编练新军、宪政,还有“辛亥革命”。

1954年,甲午。刚在朝鲜战场上,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谈判桌的中国军队,目光转向正规化建设,一系列重大改革论证酝酿,涉及军衔制、编制体制调整和武装力量各项规章制度条令条例的制定和完善。由此,人民军队开始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刚

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习近平指出,“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我们一定要总结血的教训。”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剜心之痛”,让习近平对于推进军队改革、建设强大军队如此期待。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各种上蹿下跳,各种推墙松土,各种暴恐分裂……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接近复兴梦想,就越需要一支强大军队来支撑。

改革的要义是强筋骨、通血脉、消臃肿,让战斗力要素聚指成拳,迸发活力。(资料图)

有的人希望中国尤其中国军队的建设步伐慢下来,再慢下来,最好停滞。但西方各主要国家针对新形态战争的军事转型却紧锣密鼓。美军推进“二次转型”,坚信“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比特和字节”。俄军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国军事改革也一刻不曾停歇。

新军事革命的时代就像一个高速转动的圆盘,如果不迎难而上,在新的“制权”大战中后来居上靠近圆盘的中心,或者无动于衷游离于圆盘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被甩下去,瞬间出局!而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如挣之不脱的“三大锁链”,束缚着中国军队奔向世界一流的脚步。

这场改革,我们退无可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