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最后的发明",但愿是"最好的发明"

来源:“军事科技与防务动态”微信公众号作者:石海明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7-12-05 13:04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最后的发明”,但愿是“最好的发明”

石海明

(国防科技大学)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2月3日-12月5日在乌镇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要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领军人物、媒体人士及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聚智碰撞。在人工智能分论坛,大家围绕“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主题聚焦现实、畅议未来。

1946年人类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1969年世界第一个网络“ARPA网”问世,开启了信息化社会浪潮席卷全球的历程。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撰写的《数字化生存》(中文版)出版发行,“比特的时代”“个性化界面”“数字化生活”等炫酷词汇成为热议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同样也是人工智能曾经独领风骚的一段风光日子。然而,在科技创新渐次黯淡的舞台上,不可能长久地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由于相关领域无法实质性突破,人工智能冷却了下来。

在谷歌人机大战机器人AlphaGo及AlphaGo Zero新闻热点撬动下,如今的人工智能再次成为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科技宠儿。知识、权力、媒体及资本似乎有了一个最大公约数的风口与爆点,多种力量蜂拥而上的表象背后,其实是人们对未来世界走向研判的心理呈现,或担忧、或喜悦、或观望、或行动。

应该说,在科学探索向极宏观、极微观和极复杂三个维度的延展中,人类熟悉了浩瀚的宇宙,洞察了显微的世界,并在复杂性的认知领域不断披荆斩棘,将目光锁定在人脑,试图揭开这个最神秘莫测的智慧枢纽。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今天走到了镁光灯下的前沿地带,从科技创新史的角度而言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在人类的所有探索中,心智之谜最扣人心弦,大脑之诀最引人注目,在这个复杂性逼近极限的领域,任何细微的进展都难免让人心潮澎湃,都激发人们期许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