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历史“守护者”忠诚履行使命服务强军兴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付小东 黄河 辛士红责任编辑:柳晨
2017-08-26 02:43

遍查史料觅真迹,紧贴中心求作为。档案作为最权威最完整的历史记录,正在成为助力强军的重要信息支撑——

激活资源 服务全局

坐落在北京昆玉河畔的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数十万卷我军历史档案。在这座丰碑型的建筑里,每一件档案都承载着人民军队90年的深厚记忆,都凝聚着人民军队的血性荣光和无往不胜的制胜密码。

1981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要求军队档案部门核实红军到达陕北后的总人数。解放军档案馆组织工作人员对离散的长征档案史料进行系统汇总,一页一页核对、一部分一部分累计,多方交叉印证,最终得出基本数据: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为33000余人。参照这一数据,最后写进《决议》里的总人数为3万人左右。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在解放军档案馆的珍品档案陈列中,一份1945年12月延安总部制发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统计》,详细列出了1937年9月至1945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伪作战次数、歼敌数量。2015年7月,某外军档案代表团看到这份档案时说,应该让那些否定侵略历史的人多看看这些铁的证据。档案用无声的语言守护着历史真相,有力鞭挞了历史虚无主义,回击了诋毁人民军队抗战伟绩的不实之词。

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巨系统,既要基于准确数据和科学论证,又要从我军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改革伊始,档案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系统整理我军历次精简整编情况,奋战百余天编纂呈报数十万字的专题材料,及时为改革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改革过程中,档案部门急改革所急、想改革所想,有时为查找一份至关重要的档案,想尽一切办法,穷尽各种手段,像大海捞针一样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先后向全军及各大单位改革部门提供档案上百次、数万份。一位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档案的支撑,改革论证工作很难想象。

向打仗聚焦、为打仗服务,这是军队档案工作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从战史战例到训练演习,从战场建设到人防工程,从装备维修到科研立项……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什么样的档案保障,档案工作就义不容辞地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地处重要战略方向的空军某场站,气象资料室保存着1930年以来完整的气象档案数据。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场站提供的飞行气象保障,准确率一直在98%以上,这离不开几十年来气象档案信息的积累。

档案“小”细节,解决大问题。今年4月,北部战区陆军某部利用档案解决军产纠纷,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解决这起持续十几年的土地纠纷问题,该部军需营房科利用档案馆编制的“房产家谱”——《沈阳军区营房土地资料汇编1992—2012》,从寥寥数语的记载中查清了历史产权关系,找到了充足的法理依据。

何高峰曾经是一名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老兵,复员回乡后不慎将参军参战的相关证件证明遗失。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老部队,档案人员几经辗转终于找到相关档案,并出具了证明。拿到证明的何高峰老泪纵横地说:“我们的历史,档案都记着!”

军队档案姓军为兵。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发挥智囊库、资源库、信息库作用,为练兵备战、正风肃纪、建设保障、教学科研、编史修志等,提供档案服务数百万件,在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