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通:香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来源:新华社作者:管沁雨责任编辑:杨红
2017-06-19 15:31

在香港一处路边停车点,车辆停在一块八达通刷卡缴费智能牌旁(2015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鹏摄

新华社香港6月17日电(管沁雨)在香港,有人跟你说“嘟卡”,那是让你拍八达通卡付款。在自动饮料售卖机前,有人说“嘟包嘢饮”,意思是用八达通卡买饮料。因与拍卡交易时发出的声音类似,很多香港人直接用“嘟”代指八达通。

1997年9月1日,八达通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几乎能让香港人只带一张卡,便可完成日常消费。今年,与香港回归20周年一起,八达通也即将迎来它的20周年。

20年来,八达通的样式变了,使用范围广了,近几年还面对电子支付的竞争。这张被称作香港人第二张身份证的卡片,在一次次“嘟”声之中,一直记录着这座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

香港人“人手一张” 外地客“收藏一张”

坐一次天星小轮,感受维多利亚港的风景,或是乘坐巴士,上太平山顶俯瞰这座城市,都是来到香港必不可少的行程。行前购买一张八达通,是一定要做的。

今年五一假期到香港旅游的小何来之前在网上把手机卡、迪士尼门票还有海洋公园门票全部买齐,唯独没有买八达通卡。她说,八达通不用网上买,进了罗湖站直接买一张,特别方便。“走的时候我也没退,留一张当做纪念。”小何说,在香港玩的几天,既有八达通,又能刷银联,省去了现金找零的麻烦。

根据八达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市面上流通逾3200万张八达通卡,日交易额超过1.8亿港元。

八达通的名字诞生于1996年。当时,在一场命名比赛之后,时任香港地铁公司主席的苏泽光选出了冠军作品——“八达通”,寓意“四通八达”,代表一卡在手,八方通行。其英文名“Octopus”意为八爪鱼,即指八达通就像八爪鱼伸向各处的触手一样,应用于不同种类的交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