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锻造硬实力 善用巧实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萌责任编辑:康哲
2017-04-19 08:43

潍柴生产的发动机。(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卢泽华 摄)

巧实力

促进互联互通

4月16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满载中国国产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机电产品的中欧班列(武汉—汉堡)从武汉铁路局吴家山中心站开出。这是今年以来从武汉开行的第36趟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近3700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这些在亚欧大陆上呼啸穿梭的“钢铁驼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障。

中欧班列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善用“巧实力”的一个例证。如今,中国在将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为这些“硬通货”带来“软保障”。

4月10日,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孩使用自己人生第一张信用卡,在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APP上购买了一款价值41.01美元的手表。这一天,速卖通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亿。

速卖通是阿里巴巴旗下针对全球市场的电商平台,现已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是其主力市场。如今,以速卖通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让海外消费者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大大推进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进程。

专家认为,通过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形式,中国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各国资源、促进互联互通,最终带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高度融合。”4月14日在山东潍坊举办的“一带一路”跨国公司对接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架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