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深情厚谊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齐慧责任编辑:康哲
2017-04-19 08:39

从上世纪60年代参建中国政府援助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至今,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经营已有50余年,建设的项目创造了巴基斯坦多项纪录:第一个大型深水码头、第一个油码头、第一个粮食化肥专用码头、第一个液化石油气码头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许多企业,为巴基斯坦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增进了两国友谊。巴基斯坦也成为最欢迎中国人的国家之一,被许多中国人称为“巴铁”。

201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再进一步,两国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战略蓝图,希望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越发顺畅。近日,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在瓜达尔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自然赋予的礼物,是使巴基斯坦通向繁荣、和平的大道。中巴经济走廊使世界改变了对巴基斯坦的认知。

一条公路两次打通,“一带一路”合作典范

伊克巴尔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像一个大框架,内涵丰富,包括公路、铁路、管道、港口、园区等。”喀喇昆仑公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巴中两国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喀喇昆仑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打通了巴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命脉。”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前驻中国大使马苏德·汗说。

喀喇昆仑公路的修建历史堪称传奇。1966年至1978年,中国应邀援助巴基斯坦建起了这条巴北部地区唯一的对外经济生命线。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将中巴两国紧紧相连,被形象地称为“天路”。

几十年来,喀喇昆仑公路为推动中巴两国的商贸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经过30多年的侵蚀和损毁,喀喇昆仑公路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2006年,中国建设者再一次接过了贯通喀喇昆仑公路的大旗,改扩建工程全长335公里。2016年9月,喀喇昆仑公路北段全线建成、再次贯通。

“2006年改扩建工程开始,我们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设计施工组织,妥善应对高原冻土、雪崩、生态环境脆弱等高海拔建设难题。”中交集团中国路桥副总经理杜飞说。

道路联通,增进了民心相通。喀喇昆仑公路的影响区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影响区域人口约1500万人。项目建设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0000余个,为巴基斯坦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项目采购的机械设备及材料也有效繁荣了沿线经济,当地人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路宽了,车速快了,货物的运输增多了,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不仅是修路,在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过程中,中国交建几乎成为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队。

2008年8月,原吉尔吉特旧大桥突然垮塌,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以北的陆路交通彻底中断,项目部在最短时间内选址、采购、运输,架设起一座150米的钢便桥,打通了北部地区的生命线。2010年1月4日,当地发生巨大山体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情况十分危急,中国交建项目部甚至比巴军方还更早进入到灾害现场,清理塌方、挖掘泄洪道,帮助当地政府转移受灾人员,并向外界提供第一手的测量与现场数据。一位70多岁的巴基斯坦老人饱含深情地说:“我们敬重中国人。30多年前,他们为了建成这条天险之路吃了无数的苦,流了许多的血和汗,有的人永远埋在了喀喇昆仑山下。今天再次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了自家的亲人。”

如今,在吉尔吉特城的入口,耸立着一座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纪念碑,上面用中文、英文和乌尔都语介绍了公路的情况,称赞“该项目象征着巴中两国之间全天候的友谊和兄弟之情”。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较早实施的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巴双方,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试点区、建设成效的“示范区”。基于中巴之间睦邻友好关系的典范,“中巴经济走廊”涉及港口建设、能源管道、交通基础建设、产业合作等重点领域,其功能和方式会辐射到相邻区域,会对“一带一路”其他项目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