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何为最大国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杨俊峰责任编辑:杨红
2017-08-24 08:22

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之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国情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乡。近年来,玉麦乡群众依靠编织竹制品等多种经营方式,人均年收入达5.7万多元,大步迈入小康阶段。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他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现阶段,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有什么新的变化?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是如何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呢?

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作出上述判断。他还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习近平指出,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发表讲话再次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还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现实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从中国官方公布的宏观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进一步对“新常态”做了全面阐释: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