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特刊H5,一次指尖读报的“大阅兵”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乔梦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09-22 15:2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纸媒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已经不单单只是纸媒的“专属品”。今年纪念建军90周年活动宣传报道,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可以说同样进行了一次网络新闻战线的“大阅兵”。

井喷式的网络新闻产品

从异彩纷呈的网络专题和创意十足的军博光绘摄影,到八一电视倾情制作火遍全网的阅兵MV;从阅读量突破3.8亿的军报记者微博#军旗猎猎90年#话题,到寓教于乐的H5掌上游戏……可以说,在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宣传报道中,井喷式的网络新闻产品,在新媒体技术的驱动下,经过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等多个网络平台的推广,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和高额点击量。

2015年,军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28期特刊。去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军报又推出了12期特刊。再到今年纪念建军90周年,军报推出12期共90个版的纪念建军90周年特刊。在重大主题宣传战役中,以特刊形式进行浓墨重彩的集中展示和深度阐释,是《解放军报》作为军委机关报所具有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集中呈现,在国内媒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如何在移动端、社交圈发扬军报这一优良传统,最大限度强化二次传播,是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为主战场的军网人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社群化等特点日益明显,网友对新、奇、炫、酷的感官体验追求日甚一日,对我们创新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3年里,我们努力探索网络传播规律,开拓思路,变换视角,以活跃的创新思维结合前沿网络传播技术,对军报特刊上静态的图文内容进行二次包装整合,融合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把纸质的军报特刊与当下流行的H5融为一体,呈现给网友一种全新的掌上读报方式。

中国军网自2015年开始尝试创作军报特刊H5以来,打一仗进一步,从最初的摸索阶段进入到稳中求新的新阶段。军报特刊H5作品点击量逐年递增,网友的反响评价也越来越好,逐渐形成了军网H5的一个突出品牌。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网络传播中心为做好庆祝建军90周年的宣传工作,专门成立了军报特刊H5专项小组。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12期军报特刊H5作品实现了高水平创意、高质量呈现、高效率传播的目标。

页面设计越发精美成体系

前两年,在制作特刊H5初期,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我们的不少页面是找来各种现成的模板进行套用的,整个特刊H5作品较少有自身的设计风格。有时,上一页是中国画水墨风,下一页又是牛皮纸复古风。整个H5看下来,除了目录、文稿摘录这些固定的内容套路之外,作品的页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记忆,或者说是亮点。

今年的H5作品,我们吸取了先前的经验教训,力求做一些新的突破和尝试。我们预先获取到了特刊的发布时间安排及每一期特刊的主题信息,做好分工,组织大家提前围绕自己负责的主题收集相关素材、构思创意。同时,一改原先的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由专人负责美术设计或者动效制作。如此一来,团队成员就会有更多的精力专攻自己所负责的内容,达到预想的甚至更好的效果。

在页面美术设计上,小伙伴们可以说下了不少功夫。例如,第9期当中短短几秒钟的视频,背后加工打磨就花了几个小时;为找到一组合适的手绘素材,同事们牺牲了一个周末的休息时间;一个流畅的动效,从后台看就是七八个图层和动画的叠加。

为了拿到高清的报纸配图和原始PSD素材,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每天不下3次奔波在报纸各个编辑部和印厂之间,发短信、发微信、打电话,用尽一切力量协调报纸稿件素材。这样做,为的就是腾出更多时间,在报纸大样内容每天都有变动的情况下,及时对作品进行同步修改完善,做到在特刊见报当天上午尽快上线发布。令人欣慰的是,每一期H5都能漂漂亮亮地按时上线,还要感谢各个部门编辑老师对我们特刊H5项目的配合和支持。完成这些作品,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交互体验更加丰富有趣味

说完了H5的“颜值”,我们再来谈一谈它的“内涵”。相比以往的H5特刊,今年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像过去类似PPT一样的呈现形式,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是加入了丰富的交互体验,形式更加新颖。例如,第1期作品首页的黑白对比叙述体和第8期一个图配一个排比句的运用,给网友以强烈的代入感;第9期手写汉字的交互设计,第2期、第10期的视频开篇,第6期燃爆的快闪与第11期阅兵专号的酷炫目录菜单,以及第12期魔幻效果的掌心读报和旁白解说,都令人眼前一亮。

在框架搭建上,我们也打破了此前按照版面顺序,摘选每篇文章要点的固有模式,换作围绕每一期特刊主题,捋出一条主线,以主线为中心进行创作。比如第5期作品就是依照事件发生时间为顺序进行展示的。同时还插入了历史影像视频和动图,真正让报纸动了起来,炫了起来。

再比如第2期的长征主题,去年我们就长征特刊做过12期的H5作品,如何将今年4个版的精华以一个崭新的H5形式呈现?我的小伙伴们决定在VR+H5的方向上做一个新的尝试。将长征线路图设定为长征寻宝图,每一个节点里囊括的“宝物”就是军报特刊当中的核心图文信息。网友在360°环绕沿着长征路“寻宝”的过程中,将特刊内容也一并浏览了一遍。这种VR读报方式可以说开辟了纸媒信息浏览的“新大陆”。

交互设计的创新上,第9期“大国担当”主题,以手写“和”字并计时数秒的形式,过渡到特刊内容上。为了强化“和”这个核心,作者周圆特意将它的每一个笔画都做了特效。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她决定大胆尝试没有用过的制作软件,边学边做,在时间紧迫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于报纸出版当天凌晨3点,与报纸点印同步完成了作品。

像周圆一样,为了做好自己负责的H5特刊,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熬了不少夜、加了不少班。带病坚持,废寝忘食,更是家常便饭。有人家住燕郊,为了多点时间加班完善作品,连着几天没回家找地方借住;有人因为往返于各个部门进行统筹,被鞋子磨破了脚跟,在军报大院里走过的步数突破上万步;还有同事一边值着夜班,一边顶着黑眼圈研究H5,第二天继续早起赶来加班策划……

这些困难,她们只字未提。是什么让她们能坚持下来?也许,只有这4个字能够解释说明,那就是——新闻理想。

“八一”前两天,所有H5项目组成员集体熬了通宵赶制最后的两期重磅特刊。不少同事不约而同在30号一大早就来到了办公室开始筹划,大家从早上一口气忙到第二天下午,没有人有一句怨言,没有人提出要先行离开。毫不夸张地说,作品发布后,大伙儿甚至都是被部领导“撵”回去休息的。这不单单发生在H5项目组,那几天,整个网络传播中心办公平台灯火通明,自发前来加班的小伙伴络绎不绝。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一次的“指尖阅兵”,网络传播中心的这批“85后”“90后”甚至“95后”们在没有硝烟的网络新闻战场上打了一场漂亮仗,亮点频出。军网记者采写的原创网文《纪念“三个90周年”|八一访南昌:你们负责幸福,和平交由他们守护》被中央网信办进行全网首页推送;八一电视推出的原创MV《生来倔强》好评如潮,众多媒体竞相转发;H5《敢不敢和军人对视5秒钟》凭借精心的打磨设计、走心的文案策划,感动了数万网友。

从电光火石的创意念头到震撼心灵的精彩呈现;从精彩纷呈的纸质特刊到音诗画交相呼应的融媒体,网络专题、创意摄影、H5特刊、原创视频……我们真正实现了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遥相呼应、竞相绽放;你呕心沥血办报,我精益求精呈现;军报与军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不足与改进

在H5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文案可以更加优化。目前的特刊H5作品所搭配的文案,基本上可以分成引语和报纸内容两个部分。引语部分,我们有很大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而后面的报纸内容如何串起来,自然还不死板,这一部分就是我们当下对于特刊H5制作最需要加强的地方。

将纸媒内容转化为H5作品,实际上就是对纸媒产品的网上营销。它既是广告,要把纸媒内容推送出去,同时也是能让网友消费的独立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纸媒与网媒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让文案更加“走心”。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

排版布局上加强设计感。虽然这批H5的整体美观度有很大进步,但仍旧有一些页面的信息量过多,多数网友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耐心看完。这就需要我们在页面的排版和布局上,设计得再巧妙和精致一些。在被摘录的报纸文字绝大多数不便改动的条件限制下,如何将有限的页面空间与丰富的内容信息量合理搭配,在下一步的H5创作当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12期的H5特刊制作,我们从一开始的殚精竭虑、一筹莫展,到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创意不断、收效颇丰,仍旧从中看到了进步和希望。这也让我们坚信,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承载着新闻理想和军队情结的军网人创作出的H5,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军网组编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