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军事训练回眸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11 06:39

大考连绵

训练转变,凸显群体力量

2006年6月26日,北京中国剧院。

那天,这里没有上演名牌大剧,而是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表彰主会场。一批在军事训练转变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军人,踩着红地毯,走向领奖台。

军事训练转变,总是为中国军人迅速明确奋斗的方向、精武的焦点、荣誉的标杆。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谈到训练,曾叉起一段湿面条放在饭桌上,训导他的军官们:“看,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往前推的,因为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士兵也是一样,只能站在他们前面率领他们向前。”

巴顿信奉的,是拿破仑的军事哲学:“征服古尔者,非罗马之军队,乃恺撒也。罗马之所畏惧,非加尔达日军,乃汉尼布也。征印度者,非马其顿军,乃亚历山大也。”

先悟者明,先算者胜。在训练转变之路上,似乎总是将帅手中的战旗,指引士兵脚下的战靴。然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士兵已不是最简单的作战元素,而是一个子系统的主人。于是,当军事变革的浪潮越过乌拉尔山,中国军队的训练转变凸显一个鲜明的印记:成为一场中国官兵群众性的创新实践,进而成为检验创新理论、论证体制编制、验证武器装备效能、锻造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平台。

10多年前,发源于某集团军的“以劣胜优三两招”,迅速演变成席卷全军的“科技大练兵”。如今,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仅仅两个月后,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在济南战区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此次演习,我军首次运用陆军演习评估系统检验部队战斗力,史称“确山大考”。随后,一系列旨在加快军事训练转变的“大考”迅速启动——

“砺兵-2006”。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某机步旅全员全装,经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行程1400公里,跨区机动到原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首次探索了陆军部队跨区训练的方法路子。

“砺剑-2007”。天空,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战鹰列阵苍穹;地面,陆军坦克集群纵横驰骋,火箭军导弹发射架剑指蓝天。此次,全军多军兵种首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联合作战演练,催生一批新战法、新训法。

2008年,全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试训进入高潮,163个试训师旅级单位,大多是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有关专家指出,试训部队的探索,已经远远超越了为新大纲编修“建言献策”的任务本身,正大踏步地引领部队建设转型。

我军有个好传统:凡举大事抓试点。何谓试点?归根到底试验的,就是群众的创造力。我军历史反复启示我们,每当训练转变渐入佳境,练兵场上官兵的新创造就会层出不穷——

练兵场上活跃之时,正是我军建设高涨之日;练兵场上新事物涌现之时,正是我军建设的主题突出之日。

(《解放军报》2009年09月02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