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官兵家庭“幸福指数”攀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贾世江 董强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7-10 16:14

总参陆航部军人子女食宿站为115名军人子女提供了爱的港湾,成为孩子们又一个温馨的家。郝以四 摄

本报讯 贾世江、记者董强报道:“仨儿子家家有喜事,俺心里甭提多高兴啦!”今年7月底,3桩喜事让河南襄城县古庄村军属姚继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大儿子家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二儿子家商品房装修一新,三儿媳随军到边防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老人大儿子、二儿子是军官,三儿子是士官。她家3桩喜事,可以说是我军官兵家庭“幸福指数”攀升的一个缩影。

2011年3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关于调整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意见》,全军近10万官兵告别“牛郎织女”生活。驻艰苦地区部队四级军士长以上士官家属可随军,凭此规定,姚继珍老人在内蒙古边防某部任四级军士长的三儿子翟光,给妻子办理了随军手续。

10年前,这一切简直不敢想象。

2000年,乔龙巴图担任阿里军分区达巴边防连排长的时候,未婚妻察汗5天时间赶到狮泉河镇,又颠簸400多公里山路,才与爱人在冰雪达坂举办了婚礼。本报以此为素材的新闻报道《追你追到天边边》感动了许多人,获中国新闻奖。如今,已调任日土县人武部军事科副营职参谋的乔龙巴图说,随军政策降低门槛后,去年至今军分区有74名干部和58名士官的家属随军,“雪山婚礼”今后也许还会有,但肯定不像当年那么艰辛、那么闹心了。

从2011年起,军委总部安排专项经费,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新增家属随军人员住房问题,当年建成4万套,创我军公寓房建设数量和投资最大的历史纪录。总政干部部提供的消息令人振奋:通过购买集资房、安居房、经适房和商品房,已有越来越多的干部家庭像姚继珍老人二儿子那样,拥有部分或全部产权的住房。

生儿育女家常事,却牵着每家的幸福生活。北京军区2008年启动集中诊治不孕不育的“送子工程”以来,176对夫妇成功受孕,喜得“贵子”。著名生殖医学专家、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何方方说,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成功率这么高真不容易。

10年来,军人子女考上地方重点大学的越来越多,依托大中城市开办的边海防军人子女食宿站功不可没。1996年,总参在山西忻州首建军人子女食宿站,2001年在8个大中城市推广。2011年7月,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 《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政策支撑力度更大。到2012年7月,全军依托大中城市建成的边海防军人子女食宿站达63所,在站学生2113名。仅阿拉善军分区依托银川一中建立食宿站以来,就先后有165名军人子女考上大学,36名考上研究生,5人取得博士学位。姚继珍老人大儿子开心地介绍,总参枝江边海防军人子女食宿站今年32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录取分数线。

10年来,军人家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基层官兵人心思进,奋发有为,基层全面建设显著进步;军营吸引力日益增强,一批又一批地方优秀青年自觉投身军营建功立业。

从“追”到“陪”的变迁

■伍正华

军人两地分居不易,艰辛寸心知。尤其在那些艰苦偏远的高原海岛,家属们要见亲人一面,不得不“追你追到天边边”。

然而,随着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调整,如今许多人可以安心地陪爱人守在天边边了!从“追”到“陪”,反映的其实不止是这一项政策带来的利好,它还可以看出关爱基层的一系列喜人变化———

军人待遇是不是水涨船高了呢,军营环境是不是大为变样了呢,军人的家庭住房、子女上学等难题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否则,在那遥远的天边边,家属们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笑声!

(《解放军报》2012年08月20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