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生:委托全家生命于革命

来源:《铁军》杂志作者:赵东云责任编辑:柳晨
2017-07-09 11:54

倾心向党革命新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战,战火很快烧到大江南北、江淮大地。1937年秋,吕惠生由南昌至安庆,准备回故乡探亲。由于轮船过于拥挤,吕惠生没能登船。不料,这艘满载乘客的轮船在长江航行时,被日机炸沉,伤亡极为惨重。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吕惠生的冲天怒火,他说:“当国家、民族空前困难时,我能不尽心竭力担负起我人民一分子的历史使命吗?”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满怀热忱地投身抗日事业,很快成为知名的爱国人士。

回到无为后,听闻共产党员张恺帆等正在当地开展抗日活动,吕惠生马上登门拜访。他表明对时局的看法,怒斥国民党当局腐败堕落、专权误国的种种恶劣行径,张恺帆深有同感,两人自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不久,根据张恺帆等人的建议,吕惠生担任了国民党县总队政训处主任。他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改造抗日动委会及其所属武装的工作。

1938年9月,共产党推荐进步人士胡竺冰任无为县长,吕惠生担任其秘书。吕惠生安排胡德荣、何际堂、周心抚、任惠群、刘方鼎等10多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县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同时建立以共产党员张学文为司令的无为县抗日人民自卫军。胡竺冰任职仅仅20多天,就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以“擅起兵端”为由撤职,吕惠生只得参加省动委会的工作。

同年11月底,张云逸从皖南新四军军部北渡长江到达皖中指导抗日,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在无为活动期间,张云逸特意拜访了吕惠生,商议抗日大计。吕惠生为新四军和共产党人的抗日决心所打动,决心同共产党新四军并肩战斗。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为新四军游击纵队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和给养。

吕惠生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度忌恨,他的名字被当局列入要加害的“黑名单”。严酷的现实,使吕惠生终于认识到,抗击日军捍卫民族利益只有依靠共产党、新四军。于是,吕惠生夫妇带着晓晴、其明等四个子女,赶到游击纵队所在地严家桥。他送长女吕晓晴、长子吕其明参加新四军淮南抗敌剧团,后又送年仅8岁的三子吕道立参加了新四军七师的大江剧团。吕惠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此已是明显不易之铁的事实,我何他虑?”

创建根据地修堤惠万民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七师成立,开辟以无为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吕惠生调回无为县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在去无为上任前,陈毅在盐城新四军军部接见了吕惠生,还送给他一把德国造的小手枪。

1942年秋,吕惠生升任皖中行署主任。就在这年年底,经张恺帆、周新武、陆学斌三位同志介绍,吕惠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经历了人生曲折、艰难摸索之后,终于从一个三民主义的崇拜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943年,是皖中根据地反扫荡、反摩擦斗争极为艰苦的一年,但即便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吕惠生仍然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当作要务来抓。他指导修建了无为境内的三大水闸,使十万亩良田得到灌溉。

黄丝滩江堤位于无为东乡的长江北岸,素有“一线单堤,七邑生命”之称,由于历代统治者只知盘剥百姓,疏于维护,造成多次决口,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1943年10月,吕惠生主持召开皖中各县水利代表会议,决定兴修黄丝滩江堤。吕惠生、张恺帆多次冒着风险,进行现场勘察,并提出了“少压农田、避开险段、拉直全线、重建新堤”的施工原则。在江堤修建过程中,吕惠生亲临工地巡视,了解工程进度,检查建设质量,还与民工们一起铲土、挑土、打夯,为江堤建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修建期间,日伪军不断进行骚扰。新四军七师提出“武装保卫修堤”的口号,不仅派出大批指战员参加建设,还多次打退了日伪军的骚扰和破坏,确保了工程进度。经过一个冬季的苦战,江堤终于建成,从此,无为、巢县、和县、庐江等7县200余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保障,使300万亩良田免遭水患威胁。

为了表彰吕惠生为兴建大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皖中区党和人民将新堤命名为“惠生堤”,给吕惠生以极为崇高的荣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