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唱黑脸”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7-01-19 06:59

莫让“利器”变“钝器”

■敖水平

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德罗说:“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以坚持真理、求索真理为己任,我们不但不应该害怕批评,而恰恰最懂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

有了“利器”方能扬“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坚持开展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辣味”浓烈,良好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极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整体上看“利器”越来越利,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仍有少数单位组织生活存在“利器钝化”的现象。有的自我批评避重就轻,对重要问题泛泛而谈,对一般问题大书特书;有的批评同志用提希望代替讲问题,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轻描淡写;有的不讲方法,令严肃的批评变成了发牢骚、晒辛酸;更有甚者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等等,让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走过场。

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正是深刻洞察这些现实问题,习主席强调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

软锤打不了硬铁,低温炼不出纯钢。破除“私情”和“面子”,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反思灵魂、叩问心灵,帮助人们“出出汗”“排排毒”,真正发挥 “利器”的作用。

避免“利器”变“钝器”,前提是要敢于“刀口向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勇于揭露自己的问题,不但不会降低威信,相反还能赢得信赖和尊重。

避免“利器”变“钝器”,重点是要敢于直言相诤。明明看到了身边同志的问题,自己却像没事人一样,这不是对待同志的负责态度。直言相诤当然也不是“炮火”乱轰乱炸,而是提出的问题要既“辣”又“香”、既“劲”又“正”。

避免“利器”变“钝器”,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做好样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大量事实证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有敢于直言的坦诚,有闻过则喜的胸襟,就会“上行之,下效之”,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由来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就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展壮大的。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八七会议”在批评党内右倾错误基础上,开始探索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后来才出现了“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高潮。长征路上,遵义会议通过严肃的思想斗争,扭转“左”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整风更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成功典范,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影响。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将批评和自我批评列为党员的义务和党组织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果断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从而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征程。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规定党员义务和基层组织基本任务时明确要求,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至此,党章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完整论述开始固定下来,至今已延续20多年,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一直保持了十四大党章的规定。

(李振华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