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红军:那些30岁上下的将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潘娟芳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5-18 11:32

岁月如歌

在河西走廊,我采访的老红军有一个特别的称谓——流落红军。 

1936年10月,三军会师后不久,还没来得及纵情欢呼庆祝,没来得及把单衣换成棉衣,两万多名将士就从会宁出发,向西跨过黄河,执行西路军的战斗任务。他们遭遇了强敌的围追堵截,虽拼尽全力浴血奋战,英勇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无奈最终兵败。1937年春天,在新疆的星星峡,陈云和滕代远代表党中央迎接他们,只有李先念率领的400多人队伍抵达。逾万官兵命殒河西,很多红军战士受伤,被俘,流落。 

党中央及时组织营救,但流落的红军还是有六千之众。他们从鄂豫皖、从川陕故乡来到河西走廊,在这茫茫的大漠,从红军姑娘小伙变成了西北老人。他们说:“不害怕敌人,只害怕掉队。只要和队伍在一起,再苦的条件、再大的牺牲都不怕!”可是,他们还是掉队了…… 

被俘女红军的命运堪称人类历史的悲剧。战争中女人也许真的是弱者。战场拼杀不输男儿的妇女抗日先锋团女战士,被捕后有的吞针自杀,有的越狱逃跑,有的惨遭杀戮,还有的被凌辱被转卖。 

陈淑娥是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的夫人。1933年,15岁的陈淑娥看到红军女兵唱着歌行军,她“好高兴加入了队伍”!孙玉清军长壮烈牺牲,她在狱中生下了遗腹子。为了保护这个孩子,她受尽屈辱,顽强地活了下来。她说她们都没有怎么想家,只一心想着怎么能到延安去。“那时候太傻了,没想到装成个哑巴,不露出口音逃跑可能就成功了。”说起红军剧团的姑娘们最会唱歌,84岁的老人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李文英拼死跳下了山崖,却难逃受伤被捕的命运。她受尽了百般折磨,逃跑了4次都被抓回,最后流落武威。采访那天,老人穿上自己缝制的灰军装和八角帽,带我们来到当年红军战俘栽种的杨树下。这些杨树有一个红色的名字叫“红星杨”,树枝的断面是神奇的五角星图案。老人精心地把枯枝收集起来,扎上红布条,她说,那是她的红军战友们不死的英魂。 

吴光增、李秀英、刘汉润……我们见到了10多位幸存的流落红军。也许被践踏受尽委屈,也许含辛茹苦最后认命,可是在他们的心底,始终有一首歌,一个不灭的心愿——回到红军队伍! 

在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下,有关方面派人调查西路军始末,为他们正名。新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明确记载:“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来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历尽磨难,他们终于归队了。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18日 1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