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党史重大事件发生地:北京全国政协礼堂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魏联军责任编辑:杨红
2016-06-27 03:19

刻在时代坐标上的道路自信

■本报记者 魏联军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内景(资料照片)。

北纬39度55分31秒,东经116度22分13秒。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全国政协礼堂坐落于此。

在中国版图上,这个地理坐标点是沧海一粟,但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谱系中,却是一座彪炳史册的丰碑。

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在此召开时,我们党35岁,新中国7岁,正值青壮年的党和少年中国,来到道路抉择的十字路口,中国最早的一批布尔什维克者聚集于此深思布局:在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起点上,以什么样的主义和思想去建设党、建设国家、发展生产力?

今天,记者站在全国政协礼堂前的十字路口,满目繁华景,一片时尚地。对面的北京金融街上,浓烈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高楼玻璃幕墙折射的刺眼光线,令人思绪万端: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却是翻天覆地。

循着空间和时间两个坐标,我们会发现,60年前,新中国正值由乱到治的 “历史周期律”: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多种组织和政党轮流登台,多种主义和主张频繁出场,多种道路和理念不断亮相,均以破灭、退出、碰壁而告终。

此时,也正逢特殊的时间单元:距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已经过去11年了,我党正处于探索由打仗型政党向建设型政党的转型期。

历史长河潜流深沉,经过时间沉淀,才能发现昔日那令人惊叹的转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