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强军主题教育要点第二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吴昊
2016-04-05 05:20

编者按

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今年全军深入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动员全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举措,是引导部队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激励官兵在新起点上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的实际步骤。为指导部队搞好主题教育活动,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写了教育要点,供部队学习使用。

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发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号召,引领我军开启了改革强军新征程。今年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是部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适应新体制、实现新发展的一年。全军官兵要坚决响应习主席伟大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意志力量,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加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讲 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改革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蕴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要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充分认清改革的科学性正确性,切实读懂改革、吃透改革,坚定改革越改越好、务期必成的决心信心。  

一、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 

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这轮改革始终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把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核心原则和根本要求,对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一体设计,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进一步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牢牢掌握在党手中。 

确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更好地实现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立足党情国情军情,把握现代军队领导指挥特点规律,把“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确定为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这既是一种体制调整,更是一种政治设计,体现了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坚持强军制胜改革取向的统一,目的就是要在新形势下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委高效指挥部队,确保军委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总原则,牢牢坚持这个基石。 

把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轮改革坚持从职能定位入手,按照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的思路,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强化战略管理、战略指挥和法纪监督职能,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减少领导层级,各部门直接对习主席和军委负责。改革的实质,是对军委机关从定位到职能机制进行再造,使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 

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提高作战效能和建设效益。这轮改革,着眼于实现军委对全军实施高效领导指挥,解决我军组织体系结构性短板,对优化领导指挥体制作出重大战略设计。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把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成立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这样调整,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和现代军队专业化、体系化建设要求,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让战区、军兵种在习主席和军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增强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效能。改革调整武警部队指挥管理体制,优化力量结构和编成,主要考虑也在于充分贯彻党管武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军委对武装力量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一支现代化军队应该是高度重视法治纪律的军队。这轮改革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监督监察体系入手,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进治军方式转变,确保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法治引领和保障建设强大军队。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派驻纪检组;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按区域设置;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这是在科学配置权力方面的制度创新,强化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权力运行体系,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引领和保障。坚持立法与改革同步发力,加强军事法规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搞好各项具体改革事项的法律法规配套保障,健全完善重点领域法规制度。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又有利于推动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推进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科学设置各类机构,合理配置职能,依法规范各级职权和权力行使。注重以职能定位带动工作机制转变,健全依法运转的工作机制,细化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动工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充分体现了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军的有机统一,必将全面提高我军建设法治化水平。 

三、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兵贵精不贵多。精兵作战、精兵制胜,关键在一个“精”字。这轮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着眼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促进内涵式发展,努力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 

压缩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需求,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使军队规模由230万逐步减至20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从军委机关到战区、军种各级机关,单位等级、内设机构、人员编配都从严从紧控制,在解决机关臃肿庞杂问题上迈了一大步。 

优化结构和部队编成。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推动军种建设战略转型。压减军官岗位,进一步改善官兵比例。加大压减老旧装备部队力度,为发展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依据不同战略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调整结构、强化功能、优化布局,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压减民兵数量,调整力量布局和编组模式。这些举措把“瘦身”与“强身”统一起来,是我军从压规模到调结构、从外在到内在自新自强的体现。 

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精简调整是为了提高质量效能。这轮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注重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组建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利于加强军事训练的统筹谋划和组织指导,有利于加强部队和院校管理。健全经费、物资、采购、工程等管理制度,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推动履职尽责转型,按照法定职责权限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这些举措追求的是精简高效,聚焦的是能打胜仗,体现了对现代管理特点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四、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这轮改革,以创新驱动牵引国防发展,以赶超领跑倒逼国防科技图强,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努力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 

改革国防科技领导管理体制。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强国防科技建设。组建军委科技委,就是要强化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管理,推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协调推进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有方向有动力有速度的科技“火车头”。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事不宜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积极培育,否则就会错失良机,被对手拉开差距。组建战略支援部队,就是要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打造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现在,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推进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前沿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军事能力优势的颠覆性技术。我们国防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这轮改革,着眼谋求军事技术竞争优势,强调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就是要把创新的重点转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上来,切实应用到为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上来,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五、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这轮改革,围绕军事人力资源管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完善人力资源分类和政策制度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安排,有利于人才选拔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我军军事人力资源分类比较复杂,管理比较分散,政策制度执行随意性大,导致人力资源使用效益不高、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轮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军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军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军委、军种两级院校领导管理体制,完善初、中、高三级培训体系,调整优化院校规模结构。健全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时全域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加强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这些举措,必将推动加快建设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 

调整军事人力资源和后勤政策制度。军队政策制度,关系官兵切身利益,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激发军队活力的重要途径。这轮改革,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调整军队人员分类,逐步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推进军官职业化,改革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文职人员制度。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军事职业比较优势,必将进一步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六、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这轮改革,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完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立法,探索建立军民融合项目资金保障机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改革国防科研生产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加快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建设。这些举措,对于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增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完善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成立军委国防动员部,加强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指导,领导管理省军区。深化国防动员领域改革,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海上动员力量建设,增强基于打赢战争和服务国家大局需要的组织动员、快速反应、支援保障能力。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更好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集中运用。

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和管理保障。退役军人安置和管理,关系军队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退役军人经过部队严格教育训练和重大任务考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轮改革,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这是维护官兵权益、消除后顾之忧的长远之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建设的关心爱护,必将有力凝聚军心士气,激发官兵强军报国的热情动力。

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这是关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保持我军性质和本色的重大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着政治上的深远考虑。1998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后,允许一些单位和行业开展对外有偿服务。但实践中,有偿服务已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军队吃“皇粮”,根本职能是打仗,全面停止对外有偿服务,有利于纯洁部队风气,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本色,有利于专注练兵备战这个中心任务。同时,这一重大决策对解决涉及军地军民关系的矛盾问题、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