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第四次战役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雷雨2014-03-26 15:30

1951年1月下旬,当中朝军队正转入休整,准备两个月后再发动春季攻势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反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敌人攻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兵团到达,以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后,我军按照计划转入休整。此时,我军经三次战役的胜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对现代化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士气异常高涨。但是,我军减员很大,兵员没有得到补充,而且第9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我军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二十一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七万余人,而敌人有二十三万余人(美军7个师、韩军8个师、英军2个旅),我仅略占优势。同时,随战线南移,我军运输线已长达五百五十公里至七百公里,在敌机狂轰烂炸下粮弹物资补给十分困难。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内部愈加混乱,失败情绪愈加严重。为挽回颓势,保住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美国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同时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

美国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迅速的运输手段,对在朝军队进行了补充。1月15日,敌军为消耗疲惫我军,查明我军情况,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同我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我军的一种战术)在水原和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此时敌人已发现中朝人民军队粮弹物资补给困难,同时发觉我军第一线兵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为了晚会其失败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积极准备实施反扑,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军队压回”三八线“以北。

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韩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同时,针对志愿军迂回穿插的传统战术,改变过去只沿公路冒进的战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

战役开始后,志愿军确定“西顶东放”的战略部署,以一部兵力在西线顶住向汉城攻击之敌,集中主力于东线,待敌深入后对西线之敌进行迂回包抄,从而一举粉碎敌人进攻。如反击受挫,就放弃三八线以南地区,待战略预备队到达后再举行下一次进攻战役。

敌进攻开始后,我西线第38军和第50军负责在汉江南岸一线阻击向汉城进攻的美第1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异常缺乏的条件下,我志愿军依托一般野战工事,顽强坚守阵地,每一要点都要和敌人反复争夺,使敌付出重大代价。汉江南岸阻击战进行了20余天,是志愿军战史上最艰苦的防御战之一。我志愿军也从防御作战中吸取教训,在前沿对部队实行疏散配置,火炮也进行分散隐蔽,并总结了“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同时对白天失去的阵地,夜间再以反击夺回。

美第1军经过14天进攻,只前进了18公里,并付出重大伤亡。2月10日占领人民军主动放弃的仁川,但汉江南岸阵地仍在我志愿军坚守之下。2月中旬,汉江已经开始解冻,为避免背水作战,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才于2月18日前全部撤至汉江以北。

敌军于1月31日开始,集中8个师开始东线的攻势。美第2师和韩第5、第8师分向砥平里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至2月9日,韩军第3、第5、第8师和美2师一部已进至横城以北,形成突出。

按照预定计划,2月11日17时,中朝军队6个军(志愿军第39、第40、第42、第66及人民军第3、第5军团)开始战役反击,以迂回穿插战术,向突出之敌发起进攻。我军在夜间利用敌人间隙大胆穿插,给横城之敌以沉重打击。经激战,我军歼灭韩8师全部三个团、美2师一个营、美韩军四个炮兵营和韩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一万二千余人,其中俘虏7800余人(大部分是韩军),是朝鲜战争中我军俘虏韩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迫后撤。志愿军于2月13日乘胜向横城以西的砥平里发起攻击。

砥平里有美军第2师第23团全部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共六千余人,并且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第39、第40、第42军的8个团兵力发起进攻。由于事前对敌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以致当夜仅歼敌一部,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但敌已形成据点式防御,兵力、火力集中,而且我军火炮稀少(只有十几门炮、数百发炮弹),仍未能将敌歼灭。15日,敌增援部队到达,同时敌人在原州、武陵里一线形成了新的防御。我军向原州等方向发展攻势受阻。鉴于歼敌时机已失,志愿军遂于当晚停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至2月16日,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2月17日,中朝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在“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2月19日,敌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节节抗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始将东西战线拉平。美第9军军长布莱恩特·穆尔在指挥其部队进攻中,于2月24日坠机身亡。

3月7日,西线敌军以5个军共14个师3个旅又2个团的兵力,发动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对汉城的迂回包围。我军坚持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大规模机动防御作战,对敌节节抗击。

3月14日,人民军第1军团主动放弃汉城。此时,我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已集结于安东、凤城地区,准备立即入朝;第9兵团主力亦准备向金化、平康地区开进。我第一线部队8个军转入第二线休整,第2梯队3个军又一个师(第26、第39、第40军和人民军第19师团)接替了第一线运动防御的作战任务,并在阻击作战中给敌以大量杀伤。其中第26军在3月28日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1次,杀伤敌人一千余名,并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敌军发觉志愿军大批新锐部队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我准备发动的战役反击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四次战役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九百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我军战斗减员五万三千多人,敌我伤亡对比1:0.67。